毛泽东亲笔信解密省报为何是“一把手工程”(毛泽东书信7)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3 06:00 1

摘要:2023年秋,一份标注“绝密”的档案在中央档案馆解密。泛黄的方格信纸上,遒劲的毛笔字迹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新闻史——1958年毛泽东致广西省委两位负责人的信件首度完整公开。这封仅700余字的短信,不仅定格了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更为当下融媒体时代的新闻

毛泽东给刘建勋、韦国清同志的信

2023年秋,一份标注“绝密”的档案在中央档案馆解密。泛黄的方格信纸上,遒劲的毛笔字迹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新闻史——1958年毛泽东致广西省委两位负责人的信件首度完整公开。这封仅700余字的短信,不仅定格了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更为当下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穿越时空的启示。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这封用毛笔书写在信笺纸上的工作指示,意外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的“底层代码”。信末“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二日上午七时”的落款时间,恰与毛泽东“日理万机中凌晨四点起床办公”的工作习惯相印证,字里行间跳动着共和国初建时期的新闻脉搏。

信件核心直指省级党报的战略地位,毛泽东用五个动词精准定位——“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这种定位在当今省级融媒矩阵建设中依然振聋发聩:当市县媒体面临转型阵痛时,省级平台如何发挥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当算法推荐主导流量时,主流媒体怎样保持价值引领?

信中特别强调“第一书记挂帅”,要求省委书记必须参与社论修改。这种“顶层设计+内容深耕”的工作模式,在浙江日报“之江观察”、湖南日报“晨风”系列评论的成功实践中得到延续。新媒体时代,省委书记为“潮评”“新论”等网络专栏撰写按语,正是这种传统的创新传承。

原始手稿中的修改痕迹堪称“新闻写作教科书”:原标题《关于办好省报的意见》被改为更具体的《给刘建勋、韦国清同志的信》,体现从普遍要求到具体指导的转变:

刘建勋、韦国清二同志:

送上几份地方报纸,各有特点,是比较编得好的,较为引人看,内容也不错,供你们参考。省报问题是一个极重要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同《广西日报》的编辑们一道,包括版面、新闻、社论、理论、文艺等项。钻进去,想了又想,分析又分析,同各省报纸比较又比较,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找出一条道路的。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你们自己、宣传部长、秘书长、报社总编辑,要共同研究。第一书记挂帅,动手修改一些最重要的社论,是必要的。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一些的,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请你们想一想这个问题,如何?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二日上午七时

六十七年过去,传媒生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但毛泽东信中强调的“钻进去,想了又想”的工匠精神,“同各省比较又比较”的创新意识,“第一书记挂帅”的政治站位,始终是党的新闻事业薪火相传的基因密码。当省级党报的订数转化为APP下载量,当油墨香变成数据流,不变的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初心,是“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

这份珍贵文献的公开,恰逢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它提醒我们:技术会迭代,平台会迁移,但优质内容永远是传播的王道,政治定力始终是媒体的灵魂。正如信中所言“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找出一条道路的”,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征程上,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答案。

来源:视角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