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冬天,不光寒风刺骨,诺如病毒也在全国“横着走”。作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头号“幕后黑手”,它低调却致命,尤其是对校园、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频频出手。自10月以来,全国多地相继报告诺如病毒群体感染事件,场面堪比“冬季流感大片”。
这个冬天,不光寒风刺骨,诺如病毒也在全国“横着走”。作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头号“幕后黑手”,它低调却致命,尤其是对校园、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频频出手。自10月以来,全国多地相继报告诺如病毒群体感染事件,场面堪比“冬季流感大片”。
11月30日,国家疾控局火速发布《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号召大家严防死守,对抗这个顽强又狡猾的“小病毒”。自10月进入诺如病毒高发季以来,多地校园相继传来“告急”声。
云南普洱的一所小学,因18名学生先后出现呕吐、腹痛症状,不得不紧急停课消毒;而陕西西安的一家幼儿园更是“一夜之间”爆发群体感染,48名孩子因腹泻被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不揭示着诺如病毒的高传播性和强感染力。
为什么诺如病毒这么难对付?首先,它的“攻击力”超强,仅需18个病毒颗粒便能引发感染,而一名感染者一次排泄就能释放数十亿个病毒颗粒,传播速度堪称“病毒界的闪电侠”。
其次,它的“抗打能力”更是令人头疼,在0℃至60℃的环境下都能存活,普通热水根本无法消灭它,而日常使用的酒精和免洗洗手液更是对它束手无策。
国家疾控局的防控指南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明确指出:要用高效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常见的漂白粉或消毒粉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指南强调,患者一旦确诊,必须立即隔离,呕吐物和排泄物应在专业指导下清理,避免二次传播。
疫情之下,校园的防控任务尤为繁重。专家建议,学校应加强对师生的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群体性腹泻等症状,应迅速报告疾控部门,并暂停聚集性活动。同时,师生要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虽然酒精没用,但流水冲洗配合肥皂依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这个冬天,诺如病毒的“舞台”已经拉开帷幕,防控“大战”正在进行。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孩子,都需要为这场较量做好充分准备。毕竟,在病毒面前,科学防控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诺如病毒凭借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高感染性,成为校园健康的“隐形威胁”。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的营盘山小学,10月17日有学生因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被送医检查。最终,确认有18名学生感染诺如病毒,学校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相关区域进行消毒并隔离患者。
无独有偶,10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一所幼儿园更是爆发大规模感染事件,48名幼儿因同样症状被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相关部门随即介入处理。
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指出,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广泛,主要通过食物、水和接触传播。它只需要极少的病毒量就能引发感染,而感染者在排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病毒粒子,进一步增加传播风险。
此外,诺如病毒的生存能力极强,在普通热水中无法被杀灭,即使是在物体表面,也能存活长达两周,极大地提高了防控难度。在多地疫情频发的背景下,国家疾控局的技术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指南明确指出,诺如病毒对酒精和常见的免洗消毒产品具有很强的耐受性,推荐使用高水平含氯消毒剂或物理消毒方法来应对污染物。同时,感染患者需要尽快隔离,以防止病毒继续扩散。
面对如此棘手的“敌人”,校园、托幼机构等场所必须进一步提升防控力度,确保全员健康安全。诺如病毒的频发并非偶然,它的传播特点和顽强生存能力让防控工作异常艰巨。
研究显示,仅需极少量病毒颗粒(约18个)即可导致感染,而感染者在排毒期间能排出数十亿个病毒粒子,进一步增加传播风险。此外,诺如病毒的耐受性极强,在0℃至60℃的环境中都能存活,普通热水无法杀灭它;在物体表面,它甚至可以“坚持”两周以上,在水中则能存活长达两个月。
常见的消毒手段如酒精和免洗洗手液对它毫无作用,这些特点让它成为冬季感染性疾病中最棘手的一种。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消毒技术指南》为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校和托幼机构一旦出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停止聚集性活动,对相关区域进行封闭管理,并及时通报疾控部门介入处置。
诺如病毒的肆虐不仅给医疗系统带来压力,也对公众的健康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病毒的关注,有家长呼吁:“学校的消毒工作要更严格,孩子们的健康是最重要的。”也有网友分享经验,提醒其他人避免食用未彻底煮熟的食物和未消毒的饮用水。
专家提醒,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但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应对,可以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播。
总结来看,诺如病毒的威胁虽大,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严格的防控措施、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校园的及时响应,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诺如病毒的肆虐得到遏制,为公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希望未来,这种“冬季烦恼”能越来越少,健康和安全成为我们每个冬天的主旋律。
来源:天河柱子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