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文化浸润+实践创新”育人场景!深圳玉石文化基地解锁“每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06:05 4

摘要:4月10日,深圳市怡翠实验学校学生走进位于吉华街道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的深圳市玉石文化培训基地,开启首场“修己成器 玉见未来”校外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扣深圳市教育局“每周半天计划”政策要求,依托深圳市玉石文化培训基地的产业资源与专业优势,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感受

4月10日,深圳市怡翠实验学校学生走进位于吉华街道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的深圳市玉石文化培训基地,开启首场“修己成器 玉见未来”校外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扣深圳市教育局“每周半天计划”政策要求,依托深圳市玉石文化培训基地的产业资源与专业优势,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感受中华玉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落实校外教育平台建设、推动“五育融合”的生动实践。

璞玉样本开启文物侦探新模式

作为深圳市重要的校外教育基地,深圳市玉石文化培训基本以“玉文化探源-琢玉成器-玉润匠心”为主线,为学生打造了“理论+实践+分享”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活动现场

在“文化探源”环节,《玉趣小乐园:开启玉石的奇幻之旅》《玉德小侦探:发现君子比德于玉的秘密》《璞玉大冒险:探索玉石种类的神秘世界》三场专题讲座,通过图片赏析、故事讲解、互动游戏等形式,带领学生解码“玉有五德”“君子比德于玉”的文化内涵,掌握玉石鉴赏的基础技能。

从刻刀到成品:看得见的成长轨迹

在“琢玉成器”实践环节,基地的玉雕工匠亲自示范工具使用规范,详细讲解安全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在专业机器上进行操作。学生们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充分发挥创意,动手设计心中的玉石形象,亲手雕琢属于自己的作品,或是在玉石上刻下名字,或是雕琢出可爱的小动物。从设计构思到打磨成型,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学生的心血,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从璞玉到成品”的匠心过程。

学生们完成的玉雕作品可以带走。这份独一无二的成果不仅是劳动的结晶,更成为他们与玉文化深度互动的珍贵纪念。“我们不止让孩子们来看、来听、来触摸,更希望他们能动手参与,在玉雕师的指导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带走的不仅是一件成品,更是对劳动快乐的体验、对文化博大精深的感悟,以及对工匠精神的致敬。”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工坊的专业设备与沉浸式创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真实产业场景的实践平台,让抽象的“工匠精神”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动手过程。

产教双向赋能,打造协同育人的三联枢纽

深圳市玉石文化培训基地负责人表示,基地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更是连接学校教育与产业资源的桥梁。其丰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资源,有效落实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深圳校外教育平台培训的通知》中“推动校外教育基地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的要求,为“一校一馆”模式提供了鲜活案例。通过玉文化中的“仁、义、智、勇、洁”与现代德育结合,基地助力学校构建了“文化浸润+实践创新”的育人场景。

本次活动中,深圳市玉石文化培训基地遴选了一支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玉雕师团队,为学生们倾心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玉雕学习之旅。

活动现场

团队由深圳市工艺美术大师张雄担纲领衔,全国轻工技术能手、深圳技术能手、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登科以及众多玉雕精英协同助力。他们以匠心为笔,以玉石为纸,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技艺巧妙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从理论知识的深入浅出讲解,到实践操作的细致入微指导,全方位引领学生们领略玉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工匠精神的深远内涵,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艺术殿堂的大门,也为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筑牢了专业根基。

据悉,本次活动是怡翠实验学校“每周半天计划”的首批实践,后续学校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学校将以深圳市玉石文化培训基地为依托,持续深化校外教育平台应用,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实践-成果展示”的闭环设计,让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在跨学科实践中培育核心素养。

根据深圳市教育局相关政策,校外教育平台建设旨在整合优质资源,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新格局。此次怡翠实验学校与深圳市玉石文化培训基地的合作,正是这一政策的落地缩影——以文化为纽带,以基地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修己成器”,为深圳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文、图 | 蔡鹏飞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