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通财经APP观察到,4月8日至4月15日,在恒指大盘震荡之际,东阳光长江药业率先走出“五连阳”趋势,区间最大股价涨幅达到37.67%,显示出了极佳的抗风险能力和防御属性。
近日,外部环境动荡加剧资金向更具确定性的优质标的转移。这便是现阶段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价大涨的主要逻辑。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4月8日至4月15日,在恒指大盘震荡之际,东阳光长江药业率先走出“五连阳”趋势,区间最大股价涨幅达到37.67%,显示出了极佳的抗风险能力和防御属性。
从“北水”选择来看,无论是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价前期处于震荡期还是近日直线拉升,港股通资金一直保持增持策略。数据显示,自去年“入通”以来,港股通资金一直在提高对东阳光长江药业的持股比例,从去年9月11日的11.99%大幅提高至截至今年4月14日的26.65%。目前北水持股市值已突破20亿港元。
智通财经APP认为,现阶段“高确定性标的”选择方面,市场大资金在东阳光长江药业上出现一致性,不仅仅在于公司优异的基本面表现,还在于近日公司发布公告更新与东阳光药合并进展,也预示着东阳光药这家有望实现千亿市值的创新药企已进入上市倒计时。
东阳光药上市进入倒计时
今年以来,北水在港股市场大规模“扫货”,且偏好“越跌越买”。然而,自去年东阳光长江药业“入通”后,北水资金几乎“无视”了其股价波动,持续增持,为的就是“抢筹”即将合并上市的东阳光药。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4月10日,东阳光长江药业发布了一则公告,其中更新了公司与东阳光药合并的最新进展。公告显示,公司需要达成三大前提条件即可完成最终合并,目前公司已达成其中一项,并顺利取得发改委批准。而这也意味着东阳光药最终上市路径已逐渐清晰。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作为国内具备前瞻能力的先锋创新药企,东阳光药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创新药研发水平,扩大自身在关键细分赛道研究深度上的竞争优势。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开发,已在感染、慢病和肿瘤最具市场潜力和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三大领域,建立了一套丰富且覆盖多靶点的多元化创新产品组合。
目前,东阳光药在全球已获批药物147款,在研药物超过100款,其中包含45款1类创新药,1款新药已经上市,3款新药申请上市,10款新药处于临床II、III期阶段。
以上充分验证了东阳光药创新性研发的可持续性,而其凭借的便是公司建立的极具竞争力的研发平台优势。
东阳光药充分整合多个研发平台超1200人的专业及跨学科研发团队,构建了一套包括靶点验证、早期发现、药学研究、药理毒理评价、临床研究及产业化等在内的覆盖大小分子药物完整生命周期的自主研发平台。
并且经过20余年的持续投入,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完全自主、系统且全面的研发平台和技术体系,涵盖小分子靶向药、AIDD、小核酸、ADC、PROTAC、特异性抗体、溶瘤病毒及CAR-T等多个先进技术领域。此外,东阳光药还有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充足的产能,以及由近2000名销售专员组成的覆盖海内外的庞大销售及分销网络,研产销一体的核心价值显著。
在外部环境震荡,市场更偏好“自主可控”与“真创新”的当下,东阳光药无疑是港股创新药板块中更具配置价值的稀缺标的。
“自主可控”与“真创新”价值已获验证
受近期全球关税政策影响,AH两地在止跌企稳后开启了一轮自主可控大周期行情,其中,医药板块的创新、自主可控以及出海的发展趋势,符合当下周期行情的核心逻辑。由于东阳光药“自主可控”与“真创新”价值已获业绩与市场验证持续验证,因而有望成为此轮行情的重点配置标的之一。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4.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6.62%。在强有力的投入支撑下,公司差异化创新管线研发实现稳步进展,创新价值也正获得业界越来越多同行公司的高度认可。
去年11月,东阳光长江药业宣布与Apollo Therapeutics就公司自主研发的FGF21/GLP-1双特异性融合蛋白HEC88473(APL-18881)签署了一项总价达9.38亿美元的高里程碑独家许可协议。此次合作刷新了国内GLP-1/FGF21双功能分子的BD交易金额新纪录。作为东阳光药自主研发的Fc融合蛋白FGF21/GLP1R双重激动剂,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GLP-1/FGF21双重激动剂,HEC88473在大中华区以外成功商业化,无疑是东阳光长江药业推进国际商业化踏出的关键一步。
除了HEC88473(APL-18881)外,去年11月25日,公司与三生制药签署了一项有关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的授权许可协议。据了解,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HEC73543)作为东阳光药创新管线内的新一代、高特异性FLT3抑制剂,可以阻断FLT3-ITD突变引起的FLT3信号通路持续活化,从而抑制AML细胞的无限增殖及抗凋亡作用,最终达到治疗AML的效果。较第一代药物相比,具有脱靶效应低、安全性较高的优势。
从研发进展来看,克立福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AML目前正在国内进行III期临床,是国内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国产高选择性 FLT3抑制剂。
除了推动HEC88473和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等重磅品种的BD交易外,东阳光药也在AI制药上不断释放自身的“真创新”与“自主可控”价值。
去年12月16日,东阳光药基于AI驱动的1类新药、首个小分子创新药HEC169584获批,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试验,显示出公司自主钻研AI大模型辅助创新研发的可行性。
而通过与华为云开展AI药物研发合作,东阳光药进一步实现了对高精度药物分子属性和药物结构的优化,并从药物发现阶段到制药过程打造一站式开箱即用的大模型药物研发平台,帮助公司在小分子药物虚拟筛选提升20倍,设计效率提升30%,大幅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
小结
从当前的行业内生发展逻辑来看,当前国内医药板块现已步入创新驱动时代,“真创新”与“自主可控”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在这一新业态下,具备创新研发和商业化能力的药企则有望成为推动医药行业前进的主要增长动力。
而随着上市时间表的临近,具备研产销一体化能力并加速创新的东阳光药,有望在本轮港股“自主可控”大周期行情中获得更多资金青睐,推动公司估值增长迈向新台阶,为港股投资者带来不同的投资选择以及更好的投资回报。
来源:新浪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