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压 AB 面 聚焦主业发展海南机场有望“否极泰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5 17:29 2

摘要:4月14日,海南机场(600515.SH)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3.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35.40%;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4.5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51.88%。

4月14日,海南机场(600515.SH)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3.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35.40%;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4.5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51.88%。

业绩表现承压的另一面是,海南机场正在实现业务转型,房地产开发业务逐步收缩。同时,在今年“海南封关”政策的影响下,将有望充分吃到自贸港建设的红利,在机场主业、临空产业和免税业务等方面实现多维度扩张。

被称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者”排头兵的海南机场,在过去一年为何业绩表现承压?接下来的发展潜力应该如何评估?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

业绩承压AB面:房地产开发业务逐步收缩

分主营业务来看,海南机场主要有机场管理业务、免税与商业业务、房地产业务、物业管理业务、其他业务。

财报显示,2024年机场管理业务录得营收18.20亿元。海南机场表示,2024年度,公司持续推进聚焦机场主业战略,公司机场管理主业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收入占比达41.68%。

免税与商业业务录得营收2.26亿元,同比减少15.67%。海南机场表示,消费增长放缓及行业周期等因素导致免税商业业务业绩同比有所下降,从而影响公司对联营单位的投资收益。

而地产业务被视为此次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期内录得营收9.16亿元,同比减少69.52%,

2024年,公司完成了海口海航大厦、儋州3024亩农业发展观光用地等项目公司处置,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及公司房地产项目开发交房进度影响,公司2024年地产业务收入同比有所减少。

过往,在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周期,海南机场通过布局房地产业务实现了业绩增长。而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深刻调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进入下行周期。

自 2020 年以来,海南机场坚定推行“去地产化”,主动破题变局,通过加快存量项目散售去化、大宗销售、出售部分项目公司股权等多种方式逐步退出传统房地产业务。

数据显示,公司地产业务完工面积、销售面积、开工面积均大幅下降,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没有新增开工面积。

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风向变化,海南房地产市场的主力赛道已经逐步从住宅转型商业物业和园区物业。海南机场虽然逐步退出了房地产开发业务,但是凭借机场人流加物流的天然优势,打造免税商业以及临空产业。

可以发现,在海南机场重整前,主要利润依靠房地产业务贡献。重整后,贡献“一次性”利润的房地产开发业务逐步收缩,取而代之的是持续运营模式为主的机场、免税与商业、临空产业、酒店及物管等运营服务性质业务来贡献主要的毛利。

因此,海南机场的发展实际上更具韧性,短期的业绩承压是公司表现的A面,而具备持续运营属性的业务则是体现其长期主义发展的B面。

聚焦机场主业 抢占临空产业发展机遇

与地产业务的下滑相比,海南机场的主业机场管理业务在过去一年实现了增长,这得益于其聚焦主业的重要战略。

海南机场控股7家机场、管理输出2家机场、参股2家机场,其中三亚凤凰机场是公司的核心机场,贡献了机场管理业务大部分收入。

2024年海南岛内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三大机场合计完成航班起降32.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93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1.3万吨,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2.6%、4.8%、15.3%,各项数据均创新高。

2025年一季度,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同比9.7%、9.6%,其中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同比激增74.2%,其三期扩容工程预计有望2025年底完成,投运后客流承载力将提升30%达到3000万人次,有望为机场航空性业务规模与商业面积打开进一步空间。

三亚凤凰机场候机楼人潮如织

海南机场将助力海南省构建“一主一次,两支一货运”的自贸港机场群,预计到2035年,岛内机场将具备旅客吞吐量1.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保障能力。

而在机场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海南机场同时将地产资源逐步向临空产业聚拢,公司尚有在建及土地储备项目25个,土地面积逾3650亩,其中,在建项目12个,面积约1,075亩;土地储备项目13个,面积约2,579亩(其中非建设用地约96.6亩)。

海南机场提出了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据海南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自贸港推出的“零关税”“双15%减免”、加工增值免关税等系列财政政策,叠加机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优势,有助于海南机场吸引更多产业落地,同时也会促进临空产业的发展。

“比如说海口美兰机场临空,我们希望将它打造成为海南自贸港飞机维修、低空经济、航空物流、科技研发、临空高端制造的港产融合示范区。三亚凤凰机场临空,我们希望打造成为跨境贸易、商贸会展、免税消费等新兴服务业态的这样的一个示范区。琼海博鳌机场临空则打造成为依托博鳌论坛会展经济以及通航产业为主的一站式服务基地。”海南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中,飞机维修已发展成为自贸港“金字招牌”,得到了国内外民航市场的青睐。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于2022年全面投入运营,集合了飞机维修与改装、飞机拆解、航空零部件制造与再制造、航材贸易全产业链条。根据海口海关4月8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来自国内外的19架次飞机、4台发动机,陆续进入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开展保税维修,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72%。

据了解,在该产业基地进行维修的进境飞机可享受进境维修免保证金、维修飞机进出区“绿色通道”、维修航材保税等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为客户节约了维修成本和时间。

此外,在海南“封关”政策的利好推动下,临空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海南机场谋划推动海南自贸港大封关航空物流及加工产业示范基地项目落地,项目一期占地约 276 亩。

海南自贸港大封关航空物流及加工产业示范基地项目

据介绍,项目将建设自贸港首个进境冰鲜水产品、首个空港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以及首个航空前置货站,承载自贸港全品类货物,实现“大、重、危、冷”航空特货高效通关和加工示范。同时,创新实践“机场里建园区”,通过400米下穿通道直连机场跑道,货物在抵港后1公里内,即可完成通关、查验、仓储、加工、离港的全部作业流程。

海南“封关”政策有望带来更多利好

据悉,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各项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

封关后,海南将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优惠政策,将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为了助力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海南机场集团承担了5个项目,正在封关运作口岸专班的指导下,推进岛内三大机场封关运作工作。

随着封关的实施,叠加离岛免税、保税航油、第七航权、59国免签、加工增值30%免关税、双15%所得税等政策,海南自贸港将进一步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持续吸引国内外总部企业入驻,对公司的机场业务、免税业务、持有型物业及酒店业务形成积极促进作用。

机场方面,自贸港方案首提第七航权,赋予海南自贸港国内航空枢纽的最高自由度。试点开放客货运第七航权,意味着国际航空公司可以开设由海南到境外其他地区的航线,三亚凤凰机场的扩容具备了确定性的方向支撑和更广阔的长期空间,政策红利有望在全岛封关后持续兑现。

从整体旅游和购物环境来看,预计封关后的零关税政策会大幅提升海南岛在全球旅游市场、购物市场的吸引力。对于海南机场而言,这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游客走进其旗下的免税店、商业广场和酒店,增加消费客流量。

通过分析来看,尽管当前海南机场受地产业务拖累,业绩下滑表现承压,但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受益标的,伴随海南2025年底封关节奏逐步临近,公司在海南的机场、市区内核心物业等具备发展潜力,有望实现否极泰来。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来源:打工人加油Com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