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业不易,守成更难。苻健一死,他辛辛苦苦打下的这点家业,立马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当其冲的,就是接班人问题。
上一章咱们说到,前秦开国老板苻健同志,在当了四年“天王”之后,于公元355年撒手人寰了。
创业不易,守成更难。苻健一死,他辛辛苦苦打下的这点家业,立马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当其冲的,就是接班人问题。
谁是接班人?
按照咱们汉人的传统,一般是嫡长子继承制。苻健活着的时候,也立了太子。他的太子叫苻苌(cháng)。
这位苻苌太子,据说也是个有本事的人,作战勇猛,性格也比较仁厚,跟着他爹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按理说,他继位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惜,天妒英才。就在苻健死前一年(公元354年),东晋的大将桓温(就是那个后来想篡位,留下“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名言的哥们儿)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北伐,兵锋直指长安。
苻健亲自带兵抵抗,苻苌作为先锋,与晋军在蓝田一带展开激战。战斗中,苻苌不幸被流箭射中,伤重不治。
(插一句:桓温这次北伐,声势浩大,一度打到了长安城下,关中父老甚至“持牛酒迎于路者十八九”。可惜桓温自己犹豫不决,加上后勤不济,最终功败垂成。但这次北伐,也确实给刚刚建立的前秦造成了巨大冲击,连太子都折了。)
太子死了,这下麻烦了。苻健只好重新考虑接班人。
他有二十多个儿子呢(别惊讶,古代皇帝都这样,广种薄收嘛)。经过一番权衡,他最终选择立三儿子苻生为太子。
为什么是苻生?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包括当时和后世的史学家,都感到困惑的选择。
因为这个苻生,实在是……太奇葩了!
史书记载,苻生天生就瞎了一只眼。这在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本身就是个很大的缺陷,当皇帝?形象分首先就不及格。
更要命的是,他的性格。四个字形容:残暴、嗜杀。
据说他小时候,他爷爷苻洪(就是被麻秋毒死的那位)看他瞎了一只眼,就跟他开了个玩笑,说:“我听说瞎子流泪,只有一只眼会流,是真的吗?”
这要是普通小孩,估计也就傻乎乎地点头或者摇头。结果苻生怎么回答?他拔出刀来,对着自己没瞎的那只眼猛刺,鲜血直流,然后对爷爷说:“这不也流泪了吗?”
我的天!对自己都这么狠,对别人能好到哪去?苻洪当场就被吓到了,觉得这孙子太不正常,以后肯定是个祸害,就想杀了他。幸亏他爹苻健拦着,才保住一条小命。
长大后的苻生,更是把残暴本性发挥到了极致。他力气极大,能徒手跟猛兽搏斗,但脑子却不怎么灵光,而且嗜酒如命,酗酒之后更是喜怒无常,杀人如麻。
苻健在世时,就经常为这个儿子头疼。有一次,苻健派苻生带兵出去打仗,临行前告诫他:“战场上,只有杀敌和不杀敌两种情况。你小子别给我滥杀无辜!”结果苻生怎么回答?“诺!不过,该杀的还是要杀!”把苻健气得够呛。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成了太子呢?
史书上给出的解释是:
谶纬之说: 据说当时流传着一句谶语,叫“三羊五眼”。有人就解读说,“三羊”指的是苻氏父子(苻健、苻生、还有后面要登场的苻坚,他们的小名都带“坚”,谐音“肩”,与“羊”相近?这个解释有点牵强),“五眼”呢?苻健、苻苌、苻坚都是两只眼,加起来是六只,只有苻生是一只眼,这样总数才是七只……不对,好像哪里算错了?总之,当时的“大师”们一通忽悠,说苻生瞎一只眼,反而应了天命。苻健这人,虽然也算一代雄主,但那个年代的人,普遍迷信,也就信了。
勇猛善战: 苻生虽然残暴,但打仗确实是把好手,作战极其勇猛,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在那个靠拳头说话的年代,能打,就是硬道理。尤其是在太子苻苌死后,前秦急需一个能镇住场子的猛人。
没有更好的选择? 苻健其他的儿子,要么年纪太小,要么能力平平,要么像老四苻柳、老五苻方等人虽然也有能力,但可能苻健不放心。相比之下,苻生虽然问题多多,但至少够狠,能暂时压制住那些骄兵悍将。
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猜测。真实原因,恐怕只有苻健自己知道了。也许,他在临死前,看着这个瞎了一只眼、性格暴戾的儿子,内心也充满了无奈和隐忧吧。
暴君登基:杀戮的游戏
公元355年,苻健驾崩。瞎了一只眼的苻生,毫无悬念地登上了前秦的天王宝座。
如果说他爹苻健是前秦1.0版本,打基础、求稳定;那么苻生就是前秦1.1版本,一个充满了bug和病毒,随时可能崩溃的版本。
他一上台,就把他爹临死前“低调做人、徐图发展”的遗嘱抛到了九霄云外。第一件事,就是改元“寿光”,然后立马称帝!
注意,是从“天王”升级到了“皇帝”。这不仅仅是名号的改变,更是一种姿态的宣示:老子现在是正儿八经的皇帝了,谁不服?
然后,他就开始了他短暂而疯狂的统治。
怎么个疯狂法?简单来说,就是把杀人当成了日常工作和娱乐活动。
他杀人的理由,千奇百怪,完全看心情:
看你不顺眼?杀! 有个官员上朝时帽子没戴正,杀!有人走路姿势不好看,杀!甚至有人看他的眼神让他不爽了,也得杀!
名字犯忌讳?杀! 他瞎了一只眼,所以特别忌讳“残”、“缺”、“无”、“少”、“偏”之类的字眼。谁要是不小心说了这些字,或者名字里带了这些字,对不起,拉出去砍了!据说因为这个原因,被杀的官员和宫女,多达数百人。
提意见?杀! 他爷爷苻洪的老婆(也就是他奶奶)强太后,看不惯他滥杀无辜,说了他几句。结果苻生勃然大怒,竟然把自己的亲奶奶给杀了!连亲奶奶都杀,还有谁他不敢杀?
做噩梦了?杀! 他晚上做噩梦,梦见大鱼吃人。醒来后,就把宫里养鱼的、造船的、打渔的工匠,全部杀光。
心情不好?杀! 他嗜酒如命,喝醉了就发疯杀人。有时候白天睡大觉,晚上起来处理政务(其实就是批阅杀人名单),或者干脆就在宫里搞“现场直播”,让大臣们看着他杀人取乐。
史书记载,他经常在朝堂上设置各种酷刑工具,什么刀、锯、锥、凿,一应俱全。大臣们每天上朝,都像是去鬼门关报到,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许多人吓得不敢说话,或者干脆请病假。
除了滥杀大臣,他还喜欢虐待宫女。他把剥掉皮的牛羊跟宫女关在一起,看着牛羊活活把人抵死;或者让宫女爬到高高的杆子上,然后让人把杆子推倒,看着她们摔死……种种暴行,简直罄竹难书。
短短两年时间,被苻生杀掉的王公大臣、后妃宫女、无辜百姓,据说有数千人之多!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一片恐怖的阴影之下。
暴政之下的前秦
苻生的残暴统治,对刚刚起步的前秦王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政治上: 人才凋零,人人自危。有能力的官员要么被杀,要么吓得不敢说话,要么就想着怎么跑路。整个政府机构几乎陷入瘫痪。苻健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被破坏殆尽。
经济上: 苻生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加上他滥杀无辜,搞得人心惶惶,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老百姓的日子,比苻健时期更加艰难。
军事上: 虽然苻生本人能打,但他疑心极重,连自己的兄弟和功勋卓著的将领也随意杀戮。这导致军心涣散,战斗力下降。外部的敌人一看前秦内部大乱,都开始蠢蠢欲动。东晋的桓温再次组织北伐,虽然没成功,但也搅得前秦不得安宁。西边的前凉、北边的代国(拓跋鲜卑),也都开始蚕食前秦的边境。
可以说,苻生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把他爹留下的那点家底,败坏得差不多了。前秦王朝,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黑暗统治下,有一个人,却在悄悄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这个人,就是苻健的侄子,苻生的堂弟——苻坚。
对,就是那个后来要统一北方,并且差点统一全国的苻坚。但在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宗室王爷,封号是“东海王”。
苻坚这个人,跟他的暴君堂哥苻生,简直是两个极端。
史书记载,苻坚从小就聪明好学,性格仁厚宽和,而且特别有志向。他不像其他氐族贵族子弟那样只知道骑马射箭、吃喝玩乐,反而喜欢跟汉族知识分子交朋友,学习儒家经典。
他爷爷苻洪(就是被毒死那位)就很看好这个孙子,觉得他将来必成大器。苻健也挺喜欢这个侄子。
苻生当了皇帝后,苻坚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位喜怒无常的堂哥,但暗地里,他却在悄悄地做着准备。
他做了什么准备?
笼络人心: 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声望,秘密联络那些对苻生不满的氐族贵族和将领。这些人早就受够了苻生的残暴统治,巴不得有人出来带头把他干掉。
结交汉臣: 他继续保持着和汉族士人的良好关系,特别是结交了一位对他未来事业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猛。(王猛的故事,后面要大书特书,这里先埋个伏笔。)
等待时机: 他知道苻生的统治不得人心,倒行逆施,必然不会长久。他只需要耐心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就能取而代之。
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了。
政变:拨乱反正
公元357年,苻生在位两年多。他的残暴统治已经搞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当时,天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天象,比如彗星扫过天空。古人迷信,认为这是上天示警,预示着要有大事发生。
苻生自己也心虚,找来太史令(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问:“这是啥兆头?”
太史令也是个不怕死的,或者说实在受不了了,就直说:“天象显示,国有大丧,不出三年,陛下恐怕要完蛋。而且,有大贤之人将要取代您。”
苻生一听,勃然大怒:“大贤之人是谁?是不是东海王(苻坚)?”
太史令硬着头皮说:“臣不知道,但天意如此。”
苻生越想越气,觉得苻坚和他的几个弟弟(比如当时任丞相的苻法)对自己威胁最大,就动了杀心。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苻坚和苻法等人的耳朵里。
怎么办?等死吗?
当然不!
苻坚知道,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死的就是自己。
于是,他当机立断,联合了他的弟弟苻法,以及一些早就对苻生不满的氐族将领,如强汪、梁平老等人,决定发动政变!
行动计划很简单:趁着苻生喝醉酒,冲进宫去,把他干掉!
说干就干!
公元357年六月的一个夜晚,苻坚、苻法等人率领着几百名亲兵,悄悄地摸进了皇宫。
此时的苻生,果然又喝得酩酊大醉,正在寝宫里呼呼大睡。
政变士兵们冲进寝宫,将还在梦中的苻生拖了起来。
苻生惊醒,酒还没完全醒,看着眼前明晃晃的刀剑和愤怒的士兵,估计也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了。
他被废黜了帝位,贬为“越王”。但苻坚他们显然不放心留着这么一个祸害。没过多久,苻生就被缢杀了。
这位前秦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以残暴开始,也以被杀结束,只当了两年多的皇帝,死时年仅二十三岁。
他就像一颗迅速划过黑暗天际的流星,短暂、耀眼(以负面方式),然后迅速熄灭,只留下了一地鸡毛和无尽的血腥。
史书上评价他:“立身无道,祸及其身”。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新时代的开启?
苻生死了,前秦王朝避免了迅速崩溃的命运。
接下来,谁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答案似乎很明显:发动政变的领导者——苻坚。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按照宗法关系,当时前秦皇族里辈分最高、最有资格继位的是苻生的叔叔,也就是苻健的弟弟——苻法。苻法也参与了这次政变,并且被众人推举为新的领导者。
然而,苻坚,这位年轻、仁厚、有志向的东海王,会甘心把胜利果实让给自己的叔叔吗?
那些支持苻坚的将领们,会同意吗?
一场新的权力斗争,似乎又在酝酿之中。
前秦的未来,依然充满了变数。
但无论如何,苻生的死,标志着前秦历史上一个短暂而黑暗的插曲结束了。接下来,将要登上历史舞台中心的,是那位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年轻人——苻坚。
他,能力挽狂澜,将风雨飘摇的前秦带向辉煌吗?
他,能解决前秦面临的那些根本性难题吗?
他,和那位即将闪亮登场的“千古良相”王猛,又将谱写出怎样一段君臣际遇的佳话?
这一切的答案,都将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一一揭晓。
来源:明月秋风照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