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协同融合,为终结艾滋筑牢防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1:33 2

摘要:多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提示,这项工作从来不是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多方协作、共同攻坚,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跨学科、跨机构紧密协作。其中,坚持医防协同融合是应有之义。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上,专家认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为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多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提示,这项工作从来不是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多方协作、共同攻坚,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跨学科、跨机构紧密协作。其中,坚持医防协同融合是应有之义。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上,专家认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为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并展开了现场交流与讨论。

赋能全流程

艾滋病预防与治疗之间密切协作的理念体现在从检测、发现到治疗的全流程管理中。“不同机构之间、机构内部更好协作,将每个环节更紧密地衔接起来,构建更完整的服务路径是防治策略和机制创新的关键。”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首席专家韩孟杰表示。

这不仅意味着要让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更早被发现、更及时被治疗,也意味着要考虑全流程诊疗服务的规范性和长期治疗管理的稳定性。其中涉及的环节较多。

据专家介绍,HIV感染者从首诊、确诊到开始治疗,涉及首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定点治疗医疗机构等多个机构。其中,还可能因延迟诊断、转介不顺畅、意愿不足等综合因素导致患者脱失的情况,要实现闭环就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艾滋病医防融合门诊、快速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门诊等探索都是医防协同融合理念的体现,不断为全流程管理赋能。比如,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提供HIV抗体初筛确证试验、抗病毒治疗前HIV耐药检测、ART评估随访等一站式服务。贵州省开展艾滋病诊断治疗管理一站式试点,通过整合力量、优化流程进一步缩短确诊时间。江苏省无锡市成立艾滋病快速启动治疗医防融合门诊,由临床医生、公卫医师“双坐诊”,进一步缩短转介流程,助力快速启动ART,提升患者依从性。

“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制度还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尽管面临跨学科跨部门挑战,但地方实践已证明其有效性。”韩孟杰表示。

进一步凝聚共识

从治疗来看,尽早开始ART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预防HIV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提出,建议对所有HIV感染者,无论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低,均尽早开始ART;建议对有条件的患者快速启动ART(确诊后7日内)或在确诊当天启动ART。在实际工作中,这对于各种技术手段组合以及各环节的衔接性要求很高,难度不小,但也有不少医院已经可以实现当日启动ART。

“这离不开密切配合。”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何云主任医师表示。在艾滋病诊疗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的何云,见证了我国ART多年变迁的历程。在何云看来,从流程长、患者易丢失,到快速启动治疗,医防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模式对防治关口前移、降低传播风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何云团队还将目光进一步放到了急性HIV感染诊疗管理上。所谓急性HIV感染,通常是指在发生HIV感染后的6个月内,病毒大量扩增,病毒储存库迅速建立,早期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状态及其变化对疾病的进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HIV感染者通常会出现急性反转录病毒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疲倦、关节疼痛、皮疹等,但缺乏特异性。此外,急性HIV感染者病毒载量高、传播风险大,且传播性耐药突变检出率高。

为进一步凝聚共识,《急性HIV感染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于2025年3月发布。何云介绍,该共识最大的更新在于不仅提出增强专科医务工作者的诊疗能力,也强调所有一线医务工作者应熟悉急性HIV感染的特点,具备甄别HIV早期感染的基本知识。从尽快启动ART,到优化治疗方案、进行患者健康教育,该共识为各方提高警惕、扩大筛查范围、将防治关口前移提供了具体指导。

“急性HIV感染者的早期识别、诊疗管理和健康教育不仅对控制病毒复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免疫功能及抑制全身免疫激活十分关键,也对遏制HIV进一步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何云说。

在探索中发展

医防协同融合不仅意味着机制和业务的融合,也体现在人员、资源和信息等的深度融合上。这一点在诸多探索中已有体现。比如,有的地区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全流程信息和数据的融合,相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为进一步实现全流程规范管理打好基础。

“早在2014年,我们就开始探索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多年来,这项工作不断完善成熟,给患者带来更舒心的全流程服务。”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赵清霞主任医师介绍,在医防协同融合大背景下,一站式服务的理念还体现在机构内以感染科为主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在应对复杂病例时能够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此外,在全省范围进一步推进快速启动ART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将疾控中心相关专家纳入河南省艾滋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委会。”赵清霞分享道,通过进一步织密地市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网络,从多元视角发现诊疗全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助力未来更深度协同融合,造福更多患者。

更进一步来看,医防协同融合意味着资源共享、整合和高效配置,其核心目标体现在如何更进一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上。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尤其是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出发,这样的理念无疑是共同的重点。“多地也在探索多病同防、多病共防的道路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韩孟杰表示,在常态化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总结有效经验,不断完善机制,最终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中国经验。

“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探索过程本身就已在进一步推动各方深度融合、能力提升、意识增强,为终结艾滋病流行、守护人民健康筑牢多道防线。”韩孟杰说。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66JHZOTZ】获取授权

来源:健康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