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减速带“吵”出矛盾,他掏出了这本“情理法”秘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17:44 3

摘要:前不久,宁河司法所与宁河镇公共安全办、宁河派出所组成“反电诈宣传小组”在宁河镇六村开展反电诈宣传活动。郭海涛和工作人员一起悬挂宣传横幅,并结合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向群众宣传新型诈骗手段、话术套路及心理操控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在基层司法的广阔天地里

有这样一位“守护者”

——47岁的郭海涛

13年扎根一线

他穿梭于普法课堂

调解现场与社区矫正工作中

用创新的普法方式

筑牢群众反诈“防火墙”

以“情理法”交融的智慧

化解棘手矛盾

用温情为社区矫正对象

点亮重生之路

他用一片真心

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成为基层司法战线上

一道温暖而坚实的光

围绕群众需求 创新普法形式

“高回报等于高风险,做到不点陌生链接、不扫陌生二维码、不向陌生账号汇款……”

前不久,宁河司法所与宁河镇公共安全办、宁河派出所组成“反电诈宣传小组”在宁河镇六村开展反电诈宣传活动。郭海涛和工作人员一起悬挂宣传横幅,并结合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向群众宣传新型诈骗手段、话术套路及心理操控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工作中,郭海涛深知,作为司法所所长,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履行职责的基础。

他始终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镇每周“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联席会议,全力做好本镇137名“法律明白人”以及55名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网上报名学习考试工作,提升“法律明白人”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能力。

为提高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他还创新普法形式,结合农村实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向群众宣传宪法、民法典、土地承包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此外,郭海涛还利用“3·8妇女维权周”“4·15国家安全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完成多项集中宣传活动,有效增强辖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担责于心于行 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4月初,宁河镇政府接到群众拨打的“12345”投诉电话,某村减速带噪音引发村民不满。镇公共安全办联合宁河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调解小组”迅速前往该村实地勘察。

“调解小组”到达该村时,恰有一位七旬老人正在拆除幼儿园门口的减速带,郭海涛通过与老人交谈得知,老人和八旬老伴就住附近,老伴心脏一直不好,夜间大车经过减速带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休息。老人无奈表示“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经过现场勘察,走访周边村民,“调解小组”确认减速带设置确实对村民生活造成困扰。郭海涛先是从法理、情理出发,向老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阐明私自拆除公共设施的法律后果;随后与其他几位小组成员联系相关部门,商议优化减速带的方案。

最终,经过多轮协商,相关部门拆除争议减速带,并承诺后续科学规划交通设施。此次纠纷通过“情、理、法”结合的方式高效化解,维护了村民合法权益,避免了矛盾升级。

“调解工作首先讲的就是个‘理’字,要依法调解,以理服人。”对于接手处理的每一项调解工作,郭海涛都从“理”出发,认真负责,把每一个矛盾都当作大事来化解,他靠的是韧劲和责任心。

不久前,宁河镇刑满释放人员张三(化名)与受害人家属因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金数额问题,到宁河司法所申请调解。郭海涛了解后得知,张三在监狱服刑十余年,无经济收入,赔偿款利息及迟延履行金已达到30余万元。张三对赔偿金额过高表达不满,受害人家属则认为张三应该为自己所犯罪行产生的民事赔偿负责。

郭海涛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立即联合镇公共安全办工作人员以及派出所民警对此次纠纷进行“联合调解”。经多次背靠背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张三在五年内赔付受害人赔偿金,正常履约期间免除利息。此次调解,成功化解双方积怨。

几年来,郭海涛共调解矛盾纠纷70余件,调处率100%,成功率达98%,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

社矫注入温情 助力重塑新生

在宁河司法所,档案柜里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与台账摆放整齐,管理规范有序。司法所所长郭海涛深知,“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多部门,协调工作繁杂,档案与台账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日常工作中,郭海涛带领工作人员开展个体谈心,强化社区矫正对象身份意识,因人施教,引导其认罪悔罪,时刻保持警醒。同时,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增强其爱国意识与法治观念。

社区矫正对象李兰(化名),因赌博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在规定日期内,宁河司法所负责对其进行社区矫正期间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

说起李兰的情况,知情人都感到棘手。原来,年过七旬的她,患有多种疾病,导致下肢肿大,行动不便,同时家中老伴常年卧病在床无人照料,家中仅靠小女儿一人艰难维持生计。

考虑到李兰身体不便,郭海涛为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教育方案。矫正初期,李兰对所犯罪行认识不足,心理压力极大。郭海涛详细阐释了刑法中赌博罪的规定,结合赌博罪的构成要件、法律后果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进行讲解,让李兰深刻认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得知李兰犯罪一事影响到子女,其女儿心存怨气,不愿配合司法所工作后,郭海涛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联合村委会主任,劝说李兰女儿共同组成矫正小组。

此后的日子里,郭海涛按月到李兰家中进行实地走访,送去关怀和温暖,关注她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尽力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在郭海涛和村委会主任的努力下,李兰的女儿态度转变,愿意协助司法所开展教育工作,同时悉心照顾母亲。如今,李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早已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拾生活信心,自觉接受司法所监督管理,积极学习法律法规,用行动改正错误。

十三载春秋如尺,丈量法治温度。多年来,郭海涛先后获得“天津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天津市“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天津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等荣誉。他以初心为火种,在基层司法行政战线燃烧青春,一次次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以智慧和热爱为笔墨,为基层司法行政事业书写生动篇章,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宁河区委政法委供图)

记者 高锴

通讯员 张慧娟 吴佳繁

编辑 朱燕

审核 宋杰

来源:天津政法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