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在其著作《正能量》中提到,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这种令自己快乐的正能量。
在许多社会学家眼中,正能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正能量能够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一种令人振奋的积极态度。
英国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在其著作《正能量》中提到,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这种令自己快乐的正能量。
因此,那些在社会中表现出正能量的人通常使周围的人感到更舒适,社会也对这些人显示出更多的宽容和善意。
与此同时,相对缺乏积极性的人则被视为消极、厌世乃至悲观,并可能因此受到批评。
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一、负能量的积极影响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丽·麦孔尼格(Kelly McGonigal, Ph.D.)认为,正能量爆棚不一定是件好事,生活中的负能量实际上对我们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那些总是充满正能量的人有时候反而可能对我们产生不良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应仅仅因为某个人的观点就改变自己的看法。
事物总是具有双面性,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像双刃剑和硬币的两面一样,展现出不同的特性。
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和负能量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及西方的“善与恶”概念类似,都是一种基于对立的二元观点。
那么具有这两种特性的人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心理学家认为,拥有负能量的人往往会将这种感染性强的情绪传播开来,而这种情绪通常源自于人性中的消极或阴暗面。
当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时,这样的情绪就会显现出来。
对抗负能量的最佳方法是保持积极的状态和情绪,不被其影响。
如果某人难以接受负能量,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愿面对生活中的某些现实。
凯丽·麦孔尼格的看法并非没有根据,她曾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发现实际上约有70%的人在逃避生活中的压力和不顺。
那些回避负能量的人,常常会出现失眠和内分泌失调等症状,这种对压力的恐惧实际上会增加他们患癌症或心脏病的风险,从而使死亡风险增加了43%。
后来,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修·诺克(Matthew Nock)继续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他采用生理监测的方法得出了直观而准确的结果:
面对压力时,每个人的心跳都会加速,但心血管的反应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那些害怕压力并试图摆脱压力的人,在心跳加速的同时,他们的心血管也会迅速收缩,如果长期如此,心血管就容易出现问题;
而那些乐观面对压力、接受压力的人,他们的心血管则保持正常,感受到的是健康的活力。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压力,单纯地逃避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只有主动应对,我们才能取得进步并解决问题。
人们虽然可以避免负能量带来的消极效应,但生活中的压力仍然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加以解决。
二、正确处理压力和负能量
如何避免负能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我们知道,人生很难一帆风顺,
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心理学家指出,压力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情绪,过度的压力甚至可能导致精神崩溃。
同时,压力具有双面性,适量的压力可以促进人的进步,成为推动生活发展的动力;
但是,压力过大则可能导致人心理崩溃,难以应对。
因此,如何排解和释放压力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正确面对压力,合理地解压,可以帮助个体将消极情绪释放,或者转化为动力。
三、有效管理自身情绪
虽然负能量的存在有其意义,但过多的负能量还是会恶化人际关系,甚至引发冲突。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必要时适当地宣泄。
当然,不同人释放压力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会选择独自进行轻松的娱乐活动,而有些人则可能会通过社交活动与朋友交流。
具体如何操作并不重要,只要你认为这样做能帮助你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内心的消极情绪,那么这便是最佳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关注一个重点,即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负能量,不应逃避。
我们无需成为负能量的奴隶,而应该主动面对消极情绪,让自己在生活中始终保持主动,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来源: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