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福建新闻广播携手福建省肿瘤医院推出《共享大医生》特别策划,与您一起守护健康,“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本期节目,让我们从六个关键维度解锁鼻咽癌防治的奥秘。
每年的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福建新闻广播携手福建省肿瘤医院推出《共享大医生》特别策划,与您一起守护健康,“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本期节目,让我们从六个关键维度解锁鼻咽癌防治的奥秘。
本期话题:守护“鼻咽要道”,享畅快人生
在人体的面部深处,鼻腔与咽喉的交汇处,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区域 —— 鼻咽。这个连接呼吸与吞咽的 “咽喉要道”,一旦被癌细胞侵袭,就会引发鼻咽癌。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南方地区鼻咽癌发病率居世界前列,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鼻咽癌早期症状隐匿,常与鼻炎、咽炎等普通疾病混淆,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但仔细观察,癌细胞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清晨回吸性涕中带血,如同鼻腔 “隐秘的警报”;单侧耳鸣、耳闷堵感,可能是肿瘤压迫咽鼓管所致;颈部无痛性肿块,往往是癌细胞转移的早期表现。若出现这些症状,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消炎药了事,应立即前往耳鼻喉科或肿瘤科进行 EB 病毒抗体检测、鼻咽镜检查等,将癌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
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和家族遗传倾向,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人群,以及直系亲属中有鼻咽癌患者的人,都属于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建议从 30 岁起,每年进行一次 EB 病毒抗体定量检测和鼻咽镜检查。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技术发展,液体活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游离 DNA)也成为早期筛查的新手段,可实现无创、精准的癌症预警。
鼻咽癌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咸鱼、腊肉等腌制食品中的亚硝胺类物质,是诱发鼻咽癌的 “帮凶”。建议日常饮食遵循 “三多三少” 原则:多吃新鲜蔬果、优质蛋白,少吃腌制、油炸、辛辣食物。此外,长期暴露于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厨房油烟等环境致癌物,也会增加患病风险,保持室内通风、使用抽油烟机等防护措施必不可少。
确诊鼻咽癌后,不必谈癌色变。放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调强放疗、质子重离子治疗等技术的普及,既能精准 “轰炸” 癌细胞,又能最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对于中晚期患者,同步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也显著提高了生存率。治疗期间,患者需配合医生定期评估,通过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手段,减轻治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完成治疗并不意味着结束,康复期的管理同样重要。放疗后可能出现口干、张口困难等后遗症,可通过练习张口操、使用人工唾液等方法缓解;定期复查至关重要,建议治疗后 2 年内每 3 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根据病情延长复查间隔。同时,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散步)、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
癌症不仅是身体的考验,更是心理的挑战。患者可加入鼻咽癌康复者互助社群,与 “抗癌战友” 分享经验;家人需给予情感支持,避免过度保护带来的心理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通过正念冥想、认知行为疗法等,重建抗癌信心。
鼻咽癌防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定期筛查。记住,你的每一个健康选择,都是对 “鼻咽要道” 最坚实的守护。从今天开始,关注鼻腔健康,用知识和行动为畅快人生保驾护航。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邱 素 芳
福建省肿瘤医院鼻咽癌诊治中心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福建省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鼻咽癌标志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大 医 生 介 绍
郭 巧 娟
福建省肿瘤医院鼻咽癌诊治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来源:福建新闻广播FM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