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关于KOA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调查显示,KOA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过度运动,其他因素包括遗传、生活习惯、职业等。
膝骨关节炎(KOA)好发于中老年人,常引发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降低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KOA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调查显示,KOA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过度运动,其他因素包括遗传、生活习惯、职业等。
对于早中期的部分KOA患者采取口服药物治疗、冲击波等物理治疗以及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PRP、关节腔润滑剂、激素类)为主,手术以膝关节镜(清理探查)、TKA、UKA、截骨术等为主。
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达不到关节置换的程度,可选择目前成熟的关节镜清理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在关节镜内窥镜可视下处理膝关节内部的游离体、修整损伤的半月板等,缓解关节内部压力,降低炎症的发生,使膝关节内部环境得到改善。
关节镜手术的优点是价格低、恢复快以及切口小,患者更容易认可。
虽然膝关节镜清理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行关节镜手术的部分患者会伴有术后膝关节肿痛等症状。
祖国医学将KOA归属于“骨痹”、“膝痹”,《类证治裁•痹证》记载:“诸痹……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素问·痹论篇》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肾藏精,髓生精,肾主骨;膝关节为筋之府,肝主筋,肝藏血,筋脉依靠血液精微的濡养,由此可见,人体的筋骨的强壮与肝肾功能密不可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血肾精亏虚,不能充分的濡养滋补筋骨,筋骨不能得到滋养,筋不束骨,则产生疼痛,关节润滑失利,可见活动受限。
再加之外界风寒湿等邪气入侵人体,邪气流入人体关节缝隙,损伤人体正气,阻滞气机,气滞血瘀,进而影响水液代谢,日久则关节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
因此,KOA总的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本,瘀血水湿为标。
(1)中药内治法:运用中药内治法治疗KOA多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结合临床症状与舌苔脉象,通过辨证分型选方用药。
中药内治法的治疗分为提高人体正气和祛除病理产物。李朋等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补肝肾壮筋骨的方法治疗,临床效果突出。
王鼎采用口服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KOA患者,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
(2)中药外治法:目前,运用中药外治的方法治疗KOA有很多方式,主要包括蜡疗、中药外敷治疗、熏洗治疗、离子导入治疗等。
其主要是让药物在局部直接发挥作用,通过对局部皮肤产生热辐射以及电刺激等作用的方式,加速血运,以达到止痛、散寒以及消肿的目的。
林燕云等采用中药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结果显示,离子导入组更能缓解KOA患者的临床症状。
(3)针灸治疗:针刺和艾灸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等效果。关于治疗KOA的穴位有很多,一般选取阿是穴和局部穴位。
胡贵香运用针灸的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说明针灸能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
(4)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调节气血等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较小,因而被广大患者认同。王先滨等运用“形气辨证”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
(5)针刀疗法:针刀治疗是一种中医微创技术,通过对病变部位组织进行切割、松解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刘存斌等运用五点定位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的效果。
(6)中医药综合疗法:选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法相结合,因此可发挥各种中医药方法治疗KOA的优点。
刘源等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的综合疗法治疗KOA,可有效缓解KOA患者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由此可见,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KOA疗效突出。
西医学目前认为中老年人群是KOA的高发人群,基于KOA的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晰,但可能与性别、环境、年龄、体质量等原因有关;关节内炎症的产生、代谢紊乱、半月板或韧带的损伤等都是继发性KOA产生的原因。
其主要病理特点是由于急性或慢性损伤导致的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关节滑膜增生、关节周围骨赘形成。
在临床上,KOA患者主要表现是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由于很多患者在生活中缺乏对KOA的了解,即使出现症状也不能及时就医,致使一部分患者耽误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应该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让患者了解KOA的发病过程,学会应该如何保护膝关节,比如减轻体质量、适度锻炼、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目前关于KOA的治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药物治疗西药治疗中常用药物为镇痛药,主要为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及阿片类镇痛药等,以及软骨保护药,主要有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双醋瑞因等。
软骨保护类药物可以修复和重建软骨,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关节腔注射药物(玻璃酸钠、激素以及自体PRP、臭氧等)治疗KOA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2)手术治疗当部分患者达到手术指征或者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方法:关节镜手术、截骨术、TKA、UKA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疾病特点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3)其他治疗:物理疗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热疗、冷疗、蜡疗、磁疗、超声波、红外线照射及离子导入法。治疗KOA的方法随着科学的进步不断完善,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比如物理因子疗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关节镜技术主要用于对关节内部结构的探查,在1974年首次提出关节清理术。
关节镜技术改变了以往对膝关节剖开的术式,通过内窥镜可视下就能观察膝关节内部组织结构,也是成为诊断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方法。
关节镜清理术是通过镜下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修整、打磨和清除,同时关节冲洗可以清除一部分炎性因子,减少自身免疫反应,在处理增生的滑膜、软骨和半月板的成形、游离体的取出等优势显著。
由于治疗过程中膝关节组织结构的损伤、关节内周围滑膜的刺激等原因造成部分患者在关节镜治疗后出现疼痛,也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关节镜术后出现关节感染可能与围手术期操作不规范、高龄以及感染史有关,但总体出现感染的情况较少。
高龄、血栓疾病病史、术中止血带充气时间较长等原因均可导致深静脉栓塞的发生,这也是关节镜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
《素问》中提到,气伤而痛,血伤而肿。传统医学认为,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津液等物质,这些物质组成一个整体系统,脏腑经络的失常与气血津液的病变互为影响。
关节镜术中操作损伤经脉,导致气机阻滞,气推动血液的运行,气滞则影响血液运行,二者相互作用,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水液代谢紊乱,形成水湿痰饮,因此肿胀、疼痛需从气血治疗。
此外,局部的肿胀产生,积久则会化热生风,临床上会出现红热的症状。因此气滞血瘀兼有痰湿热是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总的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由于膝关节镜手术在刨削或切除处理病变组织的过程中,造成膝关节内部结构及血管的损伤,改变了关节内血管壁的通透性,血管内的液体通过血管壁渗透到周围组织间隙中,致使膝关节产生肿胀。
此外,加上炎性因子的刺激产生疼痛。对于关节镜术后出现的肿痛,西医的治疗方法有口服止痛药物和物理疗法。
止痛药物主要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塞来昔布等,可以缓解疼痛,但有研究发现,此类药物有血栓产生的风险,使用时需注意。
目前的物理疗法是采用冷疗加压,冷疗主要是利用人体皮肤对冷刺激的敏感性,麻痹神经末梢,使人体的疼痛感降低,同时冷疗也能减缓局部的血液运行和组织代谢,进而减轻因炎症因子扩散引起的疼痛。
此外,有研究表明,冷疗的深度与冷敷的温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温度越低,冷疗的深度越深。但是过强的冷疗也易对人体组织造成损害。
史黎等利用10%生理盐水冰袋间断冷敷结合功能锻炼可有效减轻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利用物理压迫减少切口渗血的方法称为加压,加压能促进积血的扩散和渗出物的吸收。
来源:Mr王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