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十七篇阳货(44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9 16:44 2

摘要:路上听到什么话,又在路上随口传给别人,这叫鹦鹉学舌。其本质是不经思考、不过脑子,根本就是一个复读机。假如听到的是真经,自己不参悟,对修德毫无益处,说给别人也算是真经传播者;假如听到的是假经,成了谣言的散布者,以讹传讹,造成信息混乱,甚至引起恐慌。无论哪种,听而

【原文】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翻译】

【杨伯峻】孔子说:“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李泽厚】孔子说:“路上听到便随即传说,是对道德的丢弃。”

【钱穆】先生说:“在道路上听便在道路上说的那些人,是品德中的弃物呀!”

【夜辰心得】

道,道路。涂,通途。弃,违弃,丢弃。

现在知道,道听途说居然是从夫子这里来的。

道听途说,原意是从路上听来的,马上就在路上传播给别人,一般理解为不可靠的传闻。

为什么这是德之弃呢?

路上听到什么话,又在路上随口传给别人,这叫鹦鹉学舌。其本质是不经思考、不过脑子,根本就是一个复读机。假如听到的是真经,自己不参悟,对修德毫无益处,说给别人也算是真经传播者;假如听到的是假经,成了谣言的散布者,以讹传讹,造成信息混乱,甚至引起恐慌。无论哪种,听而不思,不能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终究于德无益,成为了耳口之学,从耳进从口出而已,毫无实际。

《朱注》:“虽闻善言,不为己有,是自弃其德也。”

既然是德之弃,为什么人们还乐此不疲呢?

道听途说者,听闻善言,记在口间,再以口相传,自以为经纶满腹,逢人便夸夸其谈,听闻者误以为学识渊博,再来个赞口不绝,陶醉其中,岂不美哉美哉!这实乃最轻松最便捷的窃取名誉之路。观照现实,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皆为道听途说之辈,这样的名家、学者、官吏实在不少,一经爆料,不是身败名裂,即是身陷囹圄。

而实学实修者,则步履维艰,难如登天。真正的修德,听闻善言,“闻、思、修”一体,由闻而思而修;知与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将善言内化于心,蓄养其德,最终学理上身,落实到行动上。

夫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人实学实修,为人之人则道听途说。

古人说,道听途说,乃书生通病。反省自己,学习学习,学是学了,可习却未习,想来也是一个道听途说之人,卖弄口舌而已,不免汗颜。

这两章,一个讲“乡原,德之贼也”,一个讲“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古人点评:无所得而窃其名,故曰“贼”;有所闻而不蓄诸己,故曰“弃”。这是修德路上的两大障碍,值得警醒。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钟茂森博士讲,道听途说之道,不是指道路,而是圣贤之道的道。“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意思是听闻大道,不去深思实修,而是热衷于涂说,这是有德之人不足取的。这样理解,也可以讲得通,朱子“虽闻善言”,善言即是听到大道。此处一并列出,供参考。

来源:夜辰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