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用蒸馏法发明烈酒后,一瓶酒如何影响欧洲与美国历史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9 18:12 2

摘要:在历史的记载中,关于谁最先使用蒸馏技术制酒的问题,充满了趣味与神秘。亚里士多德曾提及通过煮沸海水并冷凝来去除盐分的方法,这一记录表明古希腊人在当时已经掌握了蒸馏技术的雏形。然而,真正开启蒸馏酒制作先河的并非希腊人,而是阿拉伯人。

在历史的记载中,关于谁最先使用蒸馏技术制酒的问题,充满了趣味与神秘。亚里士多德曾提及通过煮沸海水并冷凝来去除盐分的方法,这一记录表明古希腊人在当时已经掌握了蒸馏技术的雏形。然而,真正开启蒸馏酒制作先河的并非希腊人,而是阿拉伯人。

大约在公元 8 世纪,阿拉伯人开始致力于提取高纯度的酒精,最初,这些酒精主要应用于炼金术领域。在炼金术士们的观念里,能够燃烧的液体 —— 酒精,必定蕴含着某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提纯酒精的技术逐渐传播到了欧洲,为欧洲烈酒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烈酒,作为酒精度数较高的酒类,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蒸馏技术提炼而来。

蒸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加热液体从而分离其成分的巧妙过程。以葡萄酒为例,由于酒精的沸点仅为 78 度,低于水的 100 度沸点。当对葡萄酒进行加热时,在 78 度这个关键节点,酒精率先蒸发,通过特定装置将蒸发的酒精收集起来,再经过冷凝处理,就能得到浓度较高的酒精。

不过,初次蒸馏得到的酒精并非纯净无暇,因为在 78 度时,酒精中的部分水分和其他成分也会随之蒸发。

若想追求更高纯度的酒精,多次蒸馏的精馏方法便派上了用场。通过精馏,可以更为有效地去除杂质,进一步提升酒精浓度。

由蒸馏酒的基本构成便是酒精和水,而酒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那些微量杂质,这些杂质如同神奇的画笔,显著地影响着酒的风味。

正因如此,在蒸馏酒(即烈酒)的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原料孕育出不同种类的蒸馏酒,以蔗糖蜜为原料酿造出的是充满热带风情的朗姆酒;用土豆为原料,诞生的是纯净凛冽的伏特加;以谷物为原料,则产出了风味多样的威士忌;而以水果为原料,制成的便是散发迷人果香的白兰地。这四种类型构成了蒸馏酒的主要分类。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例如知名的灰雁伏特加,它打破常规,采用小麦而非土豆进行酿造。此外,中国的白酒同样是以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散发着浓郁的东方魅力。

欧洲,在拥有了啤酒和葡萄酒这两种深受民众喜爱的饮品之后,为何还要大力发展蒸馏酒呢?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效率。

以威士忌为例,它蕴含的热量是同等体积谷物的五倍之多,形象地说,威士忌就如同 “压缩饼干”,能够高效地储存能量;而啤酒,则更像是 “稀饭”。

在丰收之年,粮食产量过剩,将多余的粮食酿制成烧酒进行储存,成为了一种简单且行之有效的能量存储解决方案。就这样,蒸馏酒不仅成功地跻身饮品之列,更是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角色。

在英国,杜松子酒曾是最受欢迎的酒种之一。这种酒最初由荷兰人发明。1689 年,英国贵族因反对国王詹姆斯二世企图将天主教定为国教的举措,邀请了信仰新教的荷兰王子威廉三世入主英国成为国王。

威廉三世将杜松子酒从荷兰引入英国。从本质上讲,杜松子酒属于威士忌类别,因为它同样是以谷物为原料进行酿造。不过,在制作工艺上,杜松子酒有着独特之处,需要进行两次蒸馏,并在过程中添加杜松子等香料。在英国,杜松子酒迅速风靡起来,当时的伦敦,每五户穷人家中就有一户从事杜松子酒的售卖,饮酒的人数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这种全民酗酒的现象随之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和治安问题。

1736 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一位名叫朱迪斯・迪夫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将年仅两岁的女儿送往福利院。在一月份的一个星期天,她前往福利院接女儿出来游玩一天,福利院还特意为孩子穿上了新衣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迪夫接到女儿后,竟与朋友饮酒作乐一整天。当钱财花光后,她甚至扒下女儿的新衣服,企图换酒继续喝。

在寒冷的冬日里,孩子被冻得哭闹不止,而处于醉酒状态的迪夫,觉得女儿吵闹烦人,竟然残忍地将女儿掐死。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当时的英国,还多次发生过醉酒保姆将孩子误当作木柴扔进炉子里的悲剧。

为了应对这疯狂的酗酒问题,英国政府想出了一个看似 “绝妙” 的办法,将犯罪分子和酒鬼统统流放到澳洲。最初,澳大利亚实行全面禁酒令。但澳洲的看守们却并不愿意遵守这一规定,在利益的驱使下,看守们开始偷偷向罪犯高价售卖酒水,这一行为使得澳大利亚陷入一片混乱。

1806 年,英国政府派遣布莱担任澳大利亚新总督。这位布莱正是曾经引发赏金号叛乱的船长。布莱一到澳大利亚,便雷厉风行地严格执行禁酒令。

然而,他的这一举措引发了 300 名守卫军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直接发动叛变,攻入总督府。布莱吓得躲到床底下,关键时刻,还是他的女儿玛丽用伞保护了他。最终,布莱被叛军逮捕并遭到软禁,禁酒令的执行遭遇了重大挫折。

与禁售杜松子酒有关的漫画

在美国,酒同样与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其家族主业便是酿酒。华盛顿家的酒厂在当时的美国堪称数一数二,尤其是在威士忌风靡之时,年产量超过 1 万加仑。

华盛顿不仅投身酿酒事业,还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着卓越贡献,他挑起的七年战争,改写了北美的领土格局。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还有一段有趣的竞选故事。

他首次竞选弗吉尼亚州议员时遭遇失败,但第二次竞选时,他改变策略,为每一位选民提供一瓶多的啤酒、一杯葡萄酒和一品脱多的朗姆酒。当时弗吉尼亚州拥有投票资格的人数并不多,大约不到 1000 人。对于身为大地主和酿酒商的华盛顿来说,这笔请客喝酒的开销微不足道。而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华盛顿轻松当选议员。

说到美国与酒的话题,绕不开著名的禁酒令。1920 年,美国实施了第 18 条宪法修正案,即禁酒令。该法案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酿造、运输和销售酒精饮料,只要酒精含量超过 0.5 度便属于违法行为。但有趣的是,喝酒和拥有酒本身并不违法。

因此,在禁酒令生效前,有钱人纷纷大量囤酒。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禁酒令却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便是穷人。

禁酒令实施后,私酒横行,美国的酿酒行业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到 1933 年禁酒令被废止时,美国已经流失了大量专业酿酒师,整个行业元气大伤。

此外,禁酒令还意外地促成了黑帮的崛起。在电影《教父》中展现的意大利黑手党,便是在这一时期兴起。

那么,为何看似如此荒谬的禁酒令当年能够通过呢?这背后有着多个巧合和重要因素。首先,1920 年前后的美国,正处于第三次宗教大觉醒时期,宗教狂热席卷全国。

回顾美国历史,第一次宗教大觉醒推动了独立战争的爆发,人们渴望摆脱英国的统治;第二次宗教大觉醒引发了内战,人们坚决反对奴隶制;而这第三次宗教大觉醒,促使人们将目光聚焦到禁酒问题上,期望通过禁酒让美国变得更加美好。

其次,在第 18 条修正案通过之前,美国已经有 12 个州先行实行了禁酒令,这种局部的实践为全国范围内的禁酒令推行奠定了一定基础,全国性禁酒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再者,女性投票权在当时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1870 年,美国赋予黑人男性投票权,但白人女性却依然被排除在投票体系之外,这引发了广大女性的强烈不满,女性争取投票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到了 1920 年,女性获得投票权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众多女性恰恰是禁酒运动的热心支持者。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对禁酒令的通过产生了影响。

当时,美国的酿酒业大多由德国人掌控,例如百威啤酒的老板便是德国人,他们还时常举办盛大酒会庆祝德国皇帝的生日。美国参战后,德国成为敌对国,原本支持酿酒业的声音逐渐式微。

从阿拉伯人最初开启蒸馏酒的大门,到欧洲人因各种需求推动烈酒发展,再到英国、美国等国家因烈酒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和政策变革,烈酒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历史##历史冷知识#

文章素材来源张渔顽

来源:古书奇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