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元素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生命火花塞”。它不仅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还影响着免疫力、大脑功能及能量代谢。
铁元素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生命火花塞”。它不仅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还影响着免疫力、大脑功能及能量代谢。
然而,缺铁性贫血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科学补铁需要从饮食入手,结合生理需求和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精准补铁,健康无忧”。
缺铁的“无声警报”
缺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但长期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阻,引发缺铁性贫血。此时,人体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手脚冰凉等症状。
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育龄女性、孕妇、学龄前儿童、老年人、素食者以及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孕妇缺铁可能影响胎儿神经发育,儿童缺铁则可能导致生长迟缓和认知障碍。
餐桌上的“补铁高手”
中国营养学会成人膳食铁的推荐摄入量为男性12mg/天,女性20mg/天。但是,我们要注意,不同食物中的铁也有区别。
食物中的铁分为两种类型:血红素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血、肝脏和红肉等)和非血红素铁(来自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豆类和菠菜等)。前者吸收率高达15%-35%,后者仅2%-20%。这种差异源于血红素铁可直接被肠道吸收,而非血红素铁需要维生素C等还原剂帮助转化。
因此,想要高效补铁,我们可以优先选择属于动物性铁源的食物。
常见含铁较高的食物见下表。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补铁的“黄金搭档与天敌”
01 增效组合
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可使铁吸收率提升3倍;
优质蛋白质:鸡蛋、牛奶中的乳铁蛋白促进铁转运;
铜元素:贝壳类海鲜、坚果中的铜元素是铁代谢的“催化剂”。
02 干扰因素
单宁:茶中的单宁是“铁的天敌”,它能与铁离子结合,抑制铁的吸收,建议餐后1小时再饮用。
咖啡因:咖啡因会影响铁的吸收,尤其是浓咖啡,它能够通过促进胃肠道的运动和刺激胃酸分泌,从而影响补铁药的吸收。
草酸: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能与矿物质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的物质,尤其是与铁元素结合后,能够减少铁的吸收率。
钙制剂:钙与铁同服会竞争吸收通道,应错开服用时间。
补铁误区“避坑指南”
01 误区:干红枣、红糖、菠菜能补铁
真相:干红枣含铁量仅为2.3毫克/100克,且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低;红糖含铁量仅为2.2毫克/100克,且过量摄入易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菠菜含铁2.9毫克/100克,但草酸含量高,实际吸收量微乎其微。
02 误区:铁锅补铁
真相:这种铁主要是无机铁(非血红素铁),人体很难吸收利用,而且补铁效果有限,实际补铁效果可忽略。
铁元素如同人体内的“氧气快递员”,缺了它,生命之火将逐渐黯淡。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选择食物、巧妙营养搭配、规避干扰因素,从日常饮食中获得足够的铁元素。对于已经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来说,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就医。
编辑:姜晓菲
责编:张喜梅
审核:杨军
辽沈晚报健康学院
成立的40余个病友圈,群友近万人。辽沈有医说医病友圈包括体重管理、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睡眠病、甲状腺病、治未病、骨科颈椎病、眼科病、湿疹病、乳腺病、高血压、胸膜炎、糖尿病、结核病、妇科病、耳鼻喉、关爱孕产妇、呼吸病、肿瘤病、口腔病、中医儿科、儿科、风湿免疫、肺结节、风湿等生活中常见问题以及公益直播讲座群,圈内邀请各大公立医院专家在线定期为大家答疑。
来源:辽沈有医说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