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团队揭示DNA损伤修复机制 为肿瘤放化疗精准靶标设计夯实理论基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0 07:59 2

摘要: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及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朱卫国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Histone H1 deamidation facilitates chromatin relaxation for DNA repair”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连

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及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朱卫国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Histone H1 deamidation facilitates chromatin relaxation for DNA repair”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连接组蛋白H1脱酰胺化修饰促进染色质开放和DNA损伤修复的机制,为肿瘤放化疗的精准靶标设计夯实了理论基础,在肿瘤防治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癌症的主要疗法包括手术、放疗、靶向药物等疗法,癌症治疗的主要瓶颈在于靶向药物的耐药和放疗的抵抗。放疗或某些化疗药物的作用原理都是引起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从而让肿瘤细胞死亡。但若某些肿瘤细胞快速修复了损伤,肿瘤细胞便能继续存活,这就导致了肿瘤放疗耐受。放疗耐受是目前肿瘤治疗需要解决的重要瓶颈。如何寻找关键的DNA损伤修复通路和因子,是研究者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深圳大学“2035追求卓越研究计划”和医学部“有组织科研行动计划”的大力支持下,朱卫国教授团队二十年来专注于肿瘤表观遗传调控、组蛋白质修饰调控DNA损伤应答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团队聚焦于DNA损伤早期的关键事件,于4月16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连接组蛋白H1脱酰胺化修饰促进染色质开放和DNA损伤修复的机制。

该项研究发现,连接组蛋白H1在DNA双链断裂发生后,其76和77位点的天冬酰胺残基(Asn76与Asn77)发生由CTPS1(胞嘧啶三磷酸合成酶)催化的特异性脱酰胺化,并进而促进邻近75位的赖氨酸残基(Lys75)发生乙酰化。该研究还发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对脱酰胺化后的H1具有显著的底物偏好性,表明脱酰胺修饰促进了后续的乙酰化修饰事件。同时,这项研究提示连接组蛋白H1特异位点75位赖氨酸,76和77位的天冬酰胺可能形成一个特异的“开关”控制着染色质的松紧度。该发现为理解染色质在细胞应激下如何动态变化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也为肿瘤放化疗的精准靶标设计夯实了理论基础。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