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4 年夺冠夜,李春江的西装裤腿沾着香槟泡沫,站在东莞篮球中心的球员通道里。易建联晃着奖杯跑过来,19 岁的少年眼神亮得像淬了星子:“李导,明年还能赢吗?”
2004 年夺冠夜,李春江的西装裤腿沾着香槟泡沫,站在东莞篮球中心的球员通道里。易建联晃着奖杯跑过来,19 岁的少年眼神亮得像淬了星子:“李导,明年还能赢吗?”
“赢不赢看训练馆的地板。” 他拍了拍年轻人汗湿的后颈,目光越过对方肩膀,看见陈海涛正和赞助商碰杯,水晶吊灯在那人的金丝眼镜上碎成光斑。战术板在掌心压出红痕,上面用铅笔写着 “积臣续约三年”—— 这是他今早和管理层争执两小时的结果。
2012 年总决赛第五场,北京队的马布里在三分线外晃倒王仕鹏。李春江盯着记分牌上跳动的数字,听见替补席传来陈海涛的手机震动声。中场休息时,杜锋递来毛巾,他忽然发现这个当年被自己骂到躲在器材室哭的后卫,鬓角已经长出了白发。
“李导,要不试试小个阵容?” 杜锋的声音带着试探,像极了七年前第一次提出变阵时的模样。李春江摸出战术板,却在画到一半时将笔折断:“你们年轻人... 看着办吧。”
2013 年深秋,杭州的桂花香混着球鞋胶味钻进广厦队训练馆。李春江用红笔在战术板上圈住 “广东队弧顶三分”,突然听见场边记者问:“离开广东是否因为权力斗争?”
“我只是想证明,不是只有宏远的体系能赢球。” 他的指节敲在 “福特森” 的名字上,力度大得让板擦掉在地上。窗外的梧桐叶扑簌簌落着,恍惚间他又看见 2006 年的自己,站在宏远训练馆里对着一群毛头小子吼:“防守脚步!再慢就给我跑十圈折返跑!”
2017 年常规赛,终场哨响时广厦以 3 分优势险胜。杜锋伸手的瞬间,李春江的目光被对方袖口露出的手表吸引 —— 那是 2010 年夺冠时他送的劳力士。指尖在距离对方掌心三厘米处顿住,转而拍了拍杜锋的肩膀:“打得不错。”
看台上爆发出广东球迷的嘘声,混着 “忘恩负义” 的骂声。李春江转身走向球员通道,听见身后有记者追问杜锋怎么看,那熟悉的声音带着克制:“李导永远是我的老师。”
上海队更衣室的白炽灯嗡嗡作响,李春江盯着王哲林膝盖的冰敷袋,突然想起易建联第一次打封闭时倔强的眼神。助理教练递来广东青年队球员的资料,他在 “张明池” 的名字上画了个圈,笔尖划破纸张露出背面的战术图。
2022 年季后赛,当胡明轩的三分球弹框而出时,李春江听见替补席有人喊 “锁喉”。他猛地转身要呵斥,却看见陈海涛坐在 VIP 席,手里握着那个刻着 “春江兄惠存” 的保温杯。中场休息时,手机弹出朱芳雨的消息:“李导,有些事还是要给年轻人机会。”
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最终只回了个句号。窗外的黄浦江泛着冷光,倒映着体育馆外 “上海大鲨鱼” 的霓虹招牌,像极了东莞篮球中心外那排永远亮着的冠军灯箱。
2023 年那个闷热的夏夜,他在酒店房间里看着电视上滚动的处罚新闻。画面切到广东队训练馆,杜锋正在给年轻球员演示挡拆配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织出金色的格子。手机突然震动,是陈海涛发来的短信:“保重身体。”
他摸出抽屉里的战术板,上面还留着 2012 年总决赛时的笔记,字迹被水渍晕开成模糊的蓝。窗外下起了雨,滴答声里他仿佛又听见 2001 年那个夏天,自己第一次走进宏远训练馆时,积臣用英语喊的那句:“Coach Li, let's make history.”
2022 年全明星赛后台,朱芳雨的西装革履与李春江的休闲装形成鲜明对比。“李导,球队最近在搞青训改革...” 总经理的声音带着公事公办的温度。
李春江打断他:“张皓嘉的脚步还是太软。”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裤兜里的贺卡 —— 那是给易建联的退役礼物,写着 “祝前路顺遂”,却始终没勇气递出去。
朱芳雨忽然笑了,从西装内袋掏出个小盒子:“当年您送我的护腕,我还留着。” 打开来,褪色的红色护腕上 “LCJ” 的刺绣依然清晰。两人的目光在护腕上交汇,远处传来解说员的声音:“全明星赛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看见篮球人的传承...”
2023 年禁赛公告发布当天,李春江在浦东机场遇见陈海涛。曾经的老板两鬓斑白,保温杯换成了智能水杯。“要去美国?” 陈海涛的语气像在聊天气。
“去看看女儿。” 李春江摸了摸行李箱拉杆,忽然注意到对方水杯上印着 “广东宏远三十周年” 的字样。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直到广播响起登机提示。
“当年...” 陈海涛开口,却被李春江抬手打断。“都过去了。” 他转身走向安检口,听见身后传来悠长的叹息,混着机场大厅的人潮声,像极了 2012 年那个雨夜,雨水拍打在宏远俱乐部玻璃上的声响。
飞机冲上云霄时,他摸出手机,给杜锋发了条消息:“别总让赵睿硬扛五号位。” 发送成功的提示音里,他看见舷窗外漂浮的云朵,像极了 2004 年那个冠军夜,香槟瓶打开时腾起的白色泡沫。
太原奥体中心的灯光在李春江的战术板上投下菱形光斑,他用红笔圈住广东队战术图上的「胡明轩」,笔尖刺破纸张发出「刺啦」声。28 岁的潘江抱着数据平板站在一旁,屏幕上跳动着山西队防守效率从 112 到 105 的曲线。
「高位包夹,第三节用。」李春江将纸条对折三次,塞进潘江西装内袋,指腹蹭过对方袖扣 —— 那是山西队徽的银色徽章,比广东的冠军星标小了两圈。
季后赛 G2 暂停时,潘江展开纸条的手指微微发颤。张宁的球衣被汗水浸透,领口露出锁骨处的纹身:「李导说,胡明轩运球超过三秒就夹击。」原帅往掌心吐了口唾沫,三分线外的球鞋印记还带着李春江用战术尺量过的痕迹。
当胡明轩第五次失误时,李春江在观众席后排握紧拳头,无名指上的总冠军戒指硌得生疼。潘江在场边做出换人的手势,目光扫过替补席上的迪亚洛,那个被李春江从青岛挖来的内线正嚼着口香糖,眼神像极了当年的积臣。
清晨六点的训练馆里,潘江看着张宁在折返跑中慢下脚步,汗水滴在地板上形成深色的星芒。「再来一组。」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场馆里回荡,却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从器材室走出,手里拿着阻力带。
「膝盖角度不对。」那个人直接打断训练,将阻力带套在张宁腿上,「2006 年王仕鹏练这个的时候,吐了三次。」张宁咬着牙抬腿,余光瞥见潘江在记分板上写下「防守强度 + 15%」,粉笔断成两截。
午餐时,古德温用刀叉戳着沙拉里的鸡胸肉:「他的战术像坦克,潘导的像跑车。」刘传兴咽下 mouthful 的米饭,瓷碗和餐盘碰撞出清脆的响:「跑车需要油箱,坦克需要地图。」
潘江在办公室调阅训练录像,发现那个人昨天私下给年轻球员加练了挡拆顺下。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 02:17,他摸出手机给他发消息,却在输入框里删了又写,最终只发了个「早安」。
来源:林林林妹668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