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因为多说了一句话,我赔了30万,还丢了孩子的抚养权!” 深夜的直播间里,35岁的李姐哭到哽咽。律师痛心疾首:“早提醒过你,法庭不是发泄情绪的地方!”
“就因为多说了一句话,我赔了30万,还丢了孩子的抚养权!” 深夜的直播间里,35岁的李姐哭到哽咽。律师痛心疾首:“早提醒过你,法庭不是发泄情绪的地方!”
多少人在法庭上一时冲动,把“委屈”说成“把柄”,亲手毁掉自己的胜算?
1. “我就是气不过,凭什么他……”
► 真实案例:杭州张女士离婚案中,因当庭哭骂丈夫“出轨”,对方律师立刻反咬:“证据呢?这是诽谤!” 最终张女士反被判赔精神损失费。
律师忠告:法庭只认证据!你的“愤怒” 会成为对方攻击的缺口。
2. “这事我记不清了,大概……”
► 血泪教训:南京农民工老王讨薪时,因一句“老板好像说过年底发工资”,被对方利用时间差推翻全部诉求。“记不清”三个字,毁了他4年的血汗钱!**
致命真相:法官只会相信“确定的陈述”,哪怕少说一句也别“猜”!
3. “我私底下录音了,他当时亲口承认……”
► 震惊结局:上海某高管偷偷录下谈判录音,结果因未告知对方,不仅证据无效,还被判侵犯隐私权!“你以为的杀手锏,可能是插向自己的刀。”
切记:未经对方同意的录音录像,可能让你从原告变被告!
4. “法官,您听我解释……”
► 律师亲述:90%的当事人败在“说多错多”。一桩房产纠纷中,原告反复解释“为什么过户给儿子”,反而暴露转移财产的嫌疑,最终输掉官司还要补税百万!
生死线:法官提问再回答!多说的每一个字都可能被 “过度解读”。
多少人在法庭上输得冤枉?
不是没理,是没管住嘴!
转发给身边人,哪怕你现在用不上,也请记住:法庭是拼证据的战场,不是吐苦水的直播间!
来源:召良人谈兵法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