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辟谣平台接到读者反映,社区附近频繁出现 “1 元 10 个” 至 “1 元 50 个” 鸡蛋的秒杀传单,背后暗藏玄机。上班族闫晓称,父母参与活动后,每天雷打不动上直播课,已累计花费近万元购买不明品质商品,而家中最多时囤积 200 多个鸡蛋却吃不完。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辟谣平台接到读者反映,社区附近频繁出现 “1 元 10 个” 至 “1 元 50 个” 鸡蛋的秒杀传单,背后暗藏玄机。上班族闫晓称,父母参与活动后,每天雷打不动上直播课,已累计花费近万元购买不明品质商品,而家中最多时囤积 200 多个鸡蛋却吃不完。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活动通过传单吸引老人领取鸡蛋,要求登记身份证信息并加入微信群。直播间仅对老年人开放,需通过微信群获取每日不同密码才能进入,且设在微赞、小鹅通等私域直播平台,普通消费者无法查看。在上海松江环城路走访时,“ⅩⅩ 优选” 杂货店扫码跳转至 “中华特产频道” 线上店铺,商品无详情介绍且平台难以查证;“ⅩⅩ 优品” 店虽摆放鸡蛋,但店员否认相关活动且态度警惕;“ⅩⅩ 营养” 店店员承认发过鸡蛋,明确表示只面向老人,需老人本人报名下单。
直播间内,乱象丛生。以微赞平台 “新之源量子生活馆” 为例,4 月 13 日的 “《科学保护牙齿》科普讲座” 中,主播将 “丁硼乳膏” 以牙膏名义推销,声称能治疗各种口腔疾病,原价 99 元 2 支的产品直播间售价 99 元 6 支。但实际上,丁硼乳膏属于非处方药品,长期替代牙膏使用会破坏口腔微生态,甚至损害肝肾。另一账号 “顾雨辰的直播间” 4 月 11 日面向上海和湖州的直播中,推广 “蒜氨酸” 商品时,或使用明星患病案例制造焦虑,或安排 “消费者现身说法” 夸大疗效,且始终不说明商品属性,涉嫌违反广告法。
此外,直播间通过 “打卡”“答题”“红包”“抽奖” 等形式增强用户黏性。松江的白阿姨已在 “中华特产频道” 下单近 10 次,最近又购买 20 件商品,原因之一是看直播攒积分可领洗衣液。主播常要求观众实时在互动框输入指定内容以验证收看,完成者有抽奖机会。
此类活动还存在更多风险,部分商家诱导老人体验 “理疗仪”,产品售价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有的店家收集老人面部信息,造成隐私泄露。但查处存在诸多难点:老人购买的产品如标价数万元的 “富硒精华片”,包装标注为 “压片糖果”,生产信息齐全,甚至标有 “非卖品” 规避监管;私域直播内容无法回看,录屏证据效力不足;老人不配合调查,认为晚辈 “多事”。
私域直播平台缺乏有效监管,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现象屡禁不止。老龄健康产业相关政策不完善,产品和服务的分类方法、服务标准模糊,导致市场鱼龙混杂,像 “压片糖果” 被包装成高价 “神奇商品”,“非卖品”“体验装” 通过私域直播高价兜售,却难以查处。
老龄健康产业虽潜在需求大,但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老龄群体收入有限,养老金体系不完善,家庭结构变化致转移收入减少,影响其消费能力。同时,产业服务质量差,产品和服务数量少、类型单一、创新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健康需求,如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低,京津冀地区超 40% 老人不满意。
不良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和贪小便宜心理,用 “1 元秒杀鸡蛋” 等手段诱导消费。直播营销中,主播以虚假身份宣传,涉嫌违法宣传,通过 “打卡”“红包” 等增加用户黏性,让老人深陷其中,财产受损,且个人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老龄健康产业是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然而目前专业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均不足,相关企业培训体系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如养老服务和护理岗位,因工作压力大、职业认可度低,很多专业人才积累经验后选择离职,阻碍了产业的服务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
素材来源:上观新闻
来源:睿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