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律,英文称为self-discipline,即自我管理。自律往往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为它与人性中的某些基本特质相冲突。
自律,英文称为self-discipline,即自我管理。自律往往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为它与人性中的某些基本特质相冲突。
例如,它违背了我们的欲望、愿望以及对舒适度的追求。当你试图做一件让自己感到不适的事情时,你会觉得困难重重、疲惫不堪,因为你需要调动决心和意志力。
而这些都需要消耗能量,当能量耗尽时,你就会感到极度疲惫,难以坚持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虽然制定了合理的发展计划,但最终还是未能完成。
如果你制定了一个月计划,为了确保执行,你需要在这个月内放弃所有的社交活动、娱乐时间等,完全依靠自律来达成目标。然而,大多数人很难完成所有计划,因为他们已经耗尽了全部的能量。
由于自律的难度和痛苦性,如果一个人总是依赖自律来约束自己,那么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这个人可能根本不是真的自律,因为真正自律的人不会时刻强调自律;
另一种可能是,你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是你喜欢做的事,或者你的方法有问题。
当然,在特定时期内,即使不喜欢某件事,你也需要努力去做,这没问题。但是,如果你一生都在为一件并不喜欢的事自律奋斗,那无疑是在浪费生命。
例如,高考备考期间,我们可以全力以赴,哪怕不喜欢学习也要努力。我当年为了考上北京大学,整整一年早起晚睡地复习。
这种短期的自律是可行的,但如果是长期的职业生涯,比如我在北大或新东方教书,如果我真的不喜欢教师这份工作,每天都要告诉自己要自律,那我很难坚持到现在。
幸运的是,后来我发现我喜欢上了教学,不再依赖自律,而是心甘情愿地付出努力。因此,要想过好一生,应该尽量减少对自律的依赖,更多地利用爱好和天赋。
做自己喜欢的事会增加多巴胺和催产素的分泌,让你感到愉悦,从而增强能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发现自己在做喜欢的事情时可以持续几个小时而不觉得累。
现在我60岁了,仍在思考如何从头开始。新东方要做农业平台,为何不选择其他更赚钱的事?理由很简单,我喜欢农业。
我在农村长大,种植过几乎所有家乡能种的作物。从小我就喜欢看着庄稼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那种与土地的亲近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仅能带来能量,还能使你越来越擅长并持久地做下去。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职业生涯开始前,考虑清楚自己的天赋、兴趣和最想做的事情。当然,有时在工作之前不一定能明确这些。
以我为例,当初选择当老师是因为我认为自己的自律能力较差,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留在北大任教让我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每年还有三个月的寒暑假,我可以到处旅行。正是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让我慢慢爱上了教书。
因此,是否喜欢一件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确定,在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逐渐爱上它。
人生一般有两种道路:一种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学会去喜欢所做的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放松,不需要过分锻炼自律能力。研究表明,那些看似不修边幅、生活不太条理的人,往往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超出常人。
这并非鼓励懒散,而是说不必过于追求整齐有序,把精力放在最喜欢的事情上,去探索和研究,比通过自律保持整洁更加有价值。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