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从呱呱坠地,便有了需求。只不过,婴幼儿时的需求,还处于最基本的“活下来”的生存需要中。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思维的发展、眼界的拓宽,我们都开始想要去更大的世界里走一走,想在那里谋得一个席位。
人生从呱呱坠地,便有了需求。只不过,婴幼儿时的需求,还处于最基本的“活下来”的生存需要中。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思维的发展、眼界的拓宽,我们都开始想要去更大的世界里走一走,想在那里谋得一个席位。
所谓“梦想”,是你想拼尽努力去实现的证明自我的目标。所谓“初心”,是你拼尽努力也想保留住的最直接且纯真的梦想。
可惜,初心在拼尽全力的过程中消磨遗忘。梦想所谓实现的那一刻,我们发现目标已在眼前,幸福感却没有那么饱满。就像残月,总觉缺少点什么。
你还记得自己少时的梦想吗?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在未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要为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我要为自己谋求什么样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而此刻,这些梦想还在吗?你实现了吗?或者遗忘了?还是改变了?
笙笙说,感恩选择重新工作的我自己,现在回想,如果那时候放弃,我就彻底沉沦在一个远离梦想的深渊了,而我,不想成为我自己人生的”小透明“。
在别人的人生胶片中当配角、出苦力,却远离自己的人生剧本,让那一段胶片毫无意义的播放、循环、无声的消磨。
有多少人,人生过半,发现自己正是这样活着的?
婚姻是我们人生的岔路,还是插进我们人生的风景?我不禁想起一个画面:
女人在林径中自在的走着,哼着歌。有男人在岔路上招手,告诉她这里有新鲜的水果,甜美的音乐,邀请你来呀。女人欣然接受,离开林径,随着男人就那样的去了。男人把女人带进小酒馆,灯红酒绿,时而明艳时而旖旎,女人真的被吸引住了,便停在了这里。她以为,这一切都是男人给予她的,不用颠簸、不用采摘,甚至不用说就可以得到新鲜和美妙。于是她沉沦了,懒得离开这份惬意了。后来,男人说,我要回到我的泊油路了,你跟我一起吧,那里比这里还繁华。女人想了想自己的林径,没有四个轮子的安逸,没有浮华多姿的霓虹,没有全然依赖的情感寄托。她发现,自己似乎有点不想回到那条林径了,即使她明明知道,自己不会开车、混乱的节律影响了她的心神、一些感情已经出现了束缚和压迫感,但她还是舍不得此刻已经拥有的,放不开,便跟随而去。
在那个满是钢筋混凝土的大都市,她确实走在了宽阔而坚硬的泊油路上,这里确实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新奇,但也让她感觉内心空荡。路过太多人,三三俩俩,却多了忙碌少了笑颜。开始的时候,男人还会牵着她的手在路上,然而久了,男人忙了、烦了、累了、被别的花花世界吸引了,陪伴的时间少了,只留她独自在泊油路上蹉跎,如同太平洋中的一粒尘埃,没有人看得见,也没有人听得到。她突然想回去自己的林径了。可是她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也已经没有了勇气和能力,再回去。
而她最好的伙伴,在林径中漫步时,同样遇到了招手的男人。她去看了看,品了品,然后询问男人,你愿意和我一起在林径里幽然,还是去向你下一个地方。男人说,我将去向下一个地方,但无论我去到哪里,都会抽时间回到林径,和你一起漫步。女人想了想也回应他,我不会丢掉我的林径,但我愿意扩大视野,有时间也去你的城市看一看,陪你走一走那里的路。于是女人时而牵着男人的手,在林径上踏出更宽广的路面,时而独自品味,去寻觅自己的初心。很多年后,女人的林径也走出了泊油路的宽阔,但那里没有孤独,没有冷漠,没有慌张,没有坚硬,有的是属于她自己的宽广与幽然。
你期待的婚姻是哪一种?
是将自己带出林径,去向未可知的通路?还是寻得那个可陪伴、可独立的另一伴,在自己的林径中继续自己的初心与梦想?
而你此刻的婚姻,正在走着哪一个版本的故事结局?
婚姻的日子久了,爱情变亲情,粘腻变冷漠。是婚姻变了味?还是婚姻中的彼此变了味?
或许都不是!是婚姻最初的选择,于个人梦想的初心,变了味吧。
只可惜,我们在选择婚姻的当初,都还年轻,体味不到这种种的变迁。
人是在经历中成长的,而经历中最痛的部分,是成长最大的动力。也许,婚姻就是来历练人生,让人发掘自我、看清前路的考验吧。或者,走着走着,人总要迷失点什么,然后再播开迷雾,去看见冲破困顿后更强大的自我。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许该感谢婚姻,并义无反顾的冲入婚姻的枷锁,去重新看见和升华自己的初心,去在迷失自我时痛彻心扉,去在重获自我时顿悟飞升。
谁知道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没有哪一段人生的路,是白来的。或喜或悲,终有它的独特价值。
凑合过吧——这是我听过最多的一种婚姻关系。它就像那个从林径被拐到大都市的女人,融不进,退不出,只好惶惶终日,将就过活。然而,真的融不进,也退不出吗?
从林径去小酒馆,她是怎样融入的呢?几十年的成长适应了林径的生活,即便再有几十年大都市的浸染,也不意味着身上不再保留林径的特质,因何退不出、回不去呢?
终究是因为心乱了,人疲了,而失去了面对的勇气吧。
如果初心还在,它便会像黑暗中的灯塔,牵动了依然鲜活的生生跳动的心,去挑战、去追逐,人生不论哪一段,都没什么能阻碍”为自己而活“的心跳。如果你的心跳没有因岁月洗礼而不再去听、去感觉,你便不会被禁锢,走进”凑合“的境地。
而即便你的心跳真的被遗忘了,只要你准备好把它找回来,那也依然可以走出困顿,去找回自己的林径。那么,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恐惧感“会使你不敢重启初心,所以,你敢于面对自己的恐惧吗?
”舍不得“会使你不愿离开现状,所以,你敢于面对自己的独立吗?
”怨憎恨“会使你不想放过对手,所以,你敢于面对自己曾经付出而得不到回报的那些”沉默成本“吗?
不甘与不舍,诱人不愿止损,自然被此局所困。
过着过着,家变了味。变的不是家本身,是人心。人心困顿了,迷茫了,付出太多得不到回报,又困于不甘而无法止损,于是变相的要、直面的闹、无奈的冷,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反而付出越发的不可计数了。
处于婚姻中的双方都刻意的想要,内心枯歇了于是给不出了,无法同频了,心渐行渐远了。这些枯歇,是婚姻给的吗?未必吧!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不满足步入婚姻,那些不满足,或者在徐徐的困顿中,越来越转向此刻的新生家庭,不自知的索取,无底线的怨恨。
当心越行越远,心里的苦与寒,压抑与无奈,越发的成为了“家”的印象。于是,人生的后半段,家不再是期冀和温度,不再是幸福感的来源,甚至不知不觉的成了“无底洞”——情感索取与添补的无底洞。
出生于这个家庭的孩子,便成了无形的”炮灰“。当夫妻争夺中无法获得时,孩子自然而然成了他们汲取的源头。然而孩子才有多少能量啊?他们还没有能力为自己做些什么,如何为父母做些什么呢?他们还没学会如何为自己补给,如何在被父母抽干以后恢复能量去健康成长呢?
而一个被抽干的孩子从原生家庭走出去,建立新的家庭,不就造就了新的恋爱、婚姻、凑合过的循环吗?不就为下一代造就了新的创伤与空心吗?
来源:酷兔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