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成不了资本主义国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0 19:15 3

摘要:1917年,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沙皇退位后,国家政权由上层地主、实业家、议会议员以及高级知识分子等组成的临时政府控制。由于二月革命彻底摧毁了旧有的行政和司法体制,所以临时政府的运转必须依赖其他革命团体的支持。当时掌握实权的是与其同时成立的由市民和士兵等下层民众

1917年,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沙皇退位后,国家政权由上层地主、实业家、议会议员以及高级知识分子等组成的临时政府控制。由于二月革命彻底摧毁了旧有的行政和司法体制,所以临时政府的运转必须依赖其他革命团体的支持。当时掌握实权的是与其同时成立的由市民和士兵等下层民众组建的“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控制着军队、铁路、邮政等关键部门。所以,虽然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同时存在,但临时政府的各项措施必须依靠苏维埃的配合才能得到执行。

临时政府立即得到了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中华民国等政府的承认和舆论支持,向全国宣布施政方针,承认国民有言论、出版、信仰、组建工会和罢工的自由,宣布赦免所有政治犯,将召开制宪会议决定未来的政府组织等。但,当时工农民众最关心的分配土地、提高工资、退出战争等要求,却被回避而没有提及。相反,在战争问题上,临时政府不顾举国上下的厌战情绪,反而在3月14日发表的《告公民书》中,声明将神圣地执行沙皇政府同英法签订的密约,把战争进行到胜利结束。

二月革命后出现的政治混乱局面和权力真空局面,让当时的布尔维克领导人看到了夺权的机会。当时正在瑞士的列宁得知消息后,连续在《真理报》上刊登五封信,提醒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不要相信临时政府,而要为第二阶段的革命做准备。3月25日,斯大林从西伯利亚返回彼得格勒。4月16日,列宁在德国政府的帮助下,坐封闭式火车由瑞士经德国回到俄国。

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著名的《四月提纲》。他指出:“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7月初,临时政府在奥匈帝国前线发动攻势,后因德军助奥而大败,仅十天时间俄军就伤亡六万人。消息传到国内,举国哗然。7月17日,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五十多万士兵、工人走上街头,要求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逮捕十个资本家部长,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次示威游行,很快被临时政府调集军队镇压,并以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为德国间谍为由开始逮捕布尔什维克,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被捕,列宁逃往芬兰边境。

此次事件平定后,临时政府进行了改组,原来苏维埃的很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成员加入临时政府,结束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原政府中的左翼、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担任总理兼陆海军部长,内阁中十八个阁员,社会革命党占十一人。但,9月爆发的科尔尼洛夫叛乱,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当时俄军的前线总司令科尔尼洛夫于9月7日要求临时政府把全部政权交给他,并借口“保卫首都”,派其亲信克雷莫夫率军向彼得格勒开进。克伦斯基先是宣布撤销科尔尼洛夫总司令职务,接着释放托洛茨基等布尔什维克领导成员,要求他们深入叛军内部进行策反活动。结果,下层官兵纷纷拒绝上司命令,甚至掉转枪口逮捕军官。克雷莫夫见败局已定,在9月12日开枪自杀。不久,科尔尼洛夫及其支持者也被逮捕,叛乱被平定。

之后,时局逐渐向有利于布尔什维克的方向发展,普遍厌战的士兵纷纷加入到布尔什维克的阵营,列宁提出的平分土地的口号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10月8日,托洛茨基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的主席,再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即通过武装起义把政权夺到布尔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掌握。

此时,俄国经济已经全面崩溃,工业生产相比上一年下降了三分之二,粮食极度短缺,饥荒四处蔓延。临时政府无法拿出措施应对危机,内部派系斗争又严重,丧失了控制社会的能力。于是,1917年10月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23日,召开会议,通过了发动武装起义的决议。25日,彼得格勒苏维埃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成为武装起义的指挥机构。起义的基本武装力量是工人赤卫队,全国共有二十多万人,全部由产业工人组成。参加武装起义的另外两支重要力量,是波罗的海舰队和彼得格勒卫戍部队。

11月6日下午5点起,工人赤卫队陆续占领邮局、火车站、国家银行、电信局、发电站等重要单位。到11月7日早上,整个彼得格勒基本上处在了布尔什维克的控制之下,克伦斯基乘坐美国使馆的汽车逃出彼得格勒。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告俄国公民书》,向全国广播,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彼得格勒苏维埃手中。

布尔什维克的攻击目标,仅剩下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晚上9点40分,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方向发射空弹,发起了进攻的信号。工人赤卫队一拥而入,很快逮捕了困在冬宫里的临时政府成员。由于11月7日这一天是俄历10月25日,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为“十月革命”。

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土地法法令》和《和平法令》,宣布苏维埃为全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成立人民委员会作为苏维埃政府的执行机构,列宁任主席,托洛茨基任外交人民委员,斯大林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会议还确定废除土地私有制,矿藏、工厂收归国有的施政方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就此诞生了。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直接推动了全俄各地的革命运动。11月16日,莫斯科的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克里姆林宫。1918年1月10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简称俄罗斯联邦。到3月,全俄各大城市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维埃政府为了退出战争,向协约国提出和平建议,遭到协约国的拒绝。随后,便与同盟国中的德国进行谈判,并愿意接受德国的苛刻要求。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与德国在俄国西部边界布列斯特签订和约。主要内容包括双方结束战争状态,俄国把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德国,并赔款60亿马克(1918年11月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该条约被废除)。由于波罗的海沿岸领土被割让,首都彼得格勒失去了安全屏障,3月11日苏俄政府决定把首都迁到莫斯科。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布尔什维克在国内被反对力量指责为卖国贼,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5月,在社会革命党人的煽动和蛊惑下,驻留在西伯利亚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发动武装叛乱。此后,又有高尔察克领导的叛乱和邓尼金领导的叛乱,直到1919年10月,才被平定。虽然为期三年的内战最终以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而告终,但内战也使数百万军民丧生,举国上下满目疮痍,农业生产直线下降,以致1920年的粮食产量还不及1913年的一半,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来源:一叶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