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十回”是《水浒传》中最经典的部分,毕竟那武二爷就是绝大多数人心中最符合“好汉”形象的角色,他的故事自然会格外惹人注目。
“武十回”是《水浒传》中最经典的部分,毕竟那武二爷就是绝大多数人心中最符合“好汉”形象的角色,他的故事自然会格外惹人注目。
不过武松在十字坡的这段经历属实有些奇怪。
武松后来没杀那孙二娘,就与他先前一贯嫉恶如仇的人设不太相符。
(武松、孙二娘剧照)
而更让人不解的,其实是孙二娘对武松的杀意,她为何会对武松动杀心?
一、十字坡奇遇
当武松帮哥哥报了仇,杀了那毒妇潘金莲与奸夫西门庆之后,他是主动投案自首,接着被押送去孟州,途中就经过了十字坡。
在这里,他遇上了开黑店的孙二娘与张青,准确的说,他先遇上的是孙二娘。
起初他们二人并无矛盾,而武松却一眼看穿这是一家黑店,进店之后,果不其然,那孙二娘确实对武松起了杀心。
她将掺了迷药的酒递给武松,只待武松一饮而尽,那药性发作,她就要对武松下毒手。
而后来的事情,读过原著的人也应该知道了,武松不仅没被杀,反而他是在孙二娘下手的瞬间反手一擒,那女子便发出如杀猪一般的叫声,被他制得服服帖帖。
(武松剧照)
此时张青才匆匆赶来,解释了一番,双方才握手言和。
说来这段剧情属实是有些儿戏了,甚至其中都有些逻辑说不通。
比如前文提到的,武松明明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可此时他明知张青和孙二娘是开黑店的恶人,已经杀了不少无辜的过路客,那他为何不替天行道惩奸除恶?反而与这二人结拜?
如果非要解释的话,倒也不是不能,比如孙二娘并未对武松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又如此时的武松只是阶下囚,他自然没了大侠的心气。
但孙二娘对武松的杀意却难以解释。
因为她是有“三不杀”的规矩的。
二、三不杀
张青跳出来劝说武松的时候,就提到了他们在此处“剪径”的原则。
有三种人是不杀的,其一是云游僧道。
说是:“第一是云游僧道,他又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则恁地,也争些儿坏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人,原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姓鲁名达。为因三拳打死了一个镇关西,逃走上五台山,落发为僧,因他脊梁上有花绣,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鲁智深。使一条浑铁禅杖,重六十来斤。也从这里经过。浑家见他生得肥胖,酒里下了些蒙汗药,扛入在作坊里。正要动手开剥,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却慌忙把解药救起来,结拜为兄。”
(鲁智深、孙二娘剧照)
当初鲁智深差点着了他们的道,最后还是被张青放了。
第二类是风月女子:“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
这倒是怪,不少恶人还就爱欺负这些风月女子。
第三类则是流配之人:“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
显然,武松就属于这第三类人,如果说先前孙二娘有心加害鲁智深和那个被她夺走了一身装束的头陀时,张青还没立下规矩,那此时张青肯定早已立下规矩,而孙二娘也一定知道张青的规矩。
(武松、张青剧照)
他们夫妻二人合开此店,自当一同遵守原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若他们什么人都杀,怕是他们那帮手下都不敢帮他们干活了,指不定哪天她狂性大发,把自己也杀了,不是么?
所以此时孙二娘对武松起杀心,自然是另有他因。
而这一点,也是多数人忽略的地方,也就是武松的为人。
三、口无遮拦
武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他有英雄的一面,但你若细品原著就会发现他也有轻佻、放荡的一面,比如他总爱在嘴上占人便宜。
比如当初他讽刺潘金莲的时候,就提到一句“篱牢犬不入”,因为那潘金莲是他的嫂嫂,其实他这话说得还算比较委婉了,可潘金莲听了之后瞬间大怒,只哭嚷着求武大郎休妻,觉得自己受了奇耻大辱。
又比如后来他在孟州帮施恩教训蒋门神的时候,见了那蒋门神的小妾,也调戏了一番。
说是:“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
(蒋门神小妾剧照)
武松只是问对方“为何不姓李”,蒋门神的小妾为何会瞬间暴怒?
很简单,书中那些有名的风月女子,如李巧奴、李师师、李瑞兰,都姓“李”,武松问这么一句,就是讽刺对方像是风月女子,那妇人自然难免大怒了。
再回到武松与孙二娘的对话,其实他一进店,就没管住自己那张嘴。
说是:“武松道:‘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像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以此疑忌。’武松又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那妇人笑着寻思道:‘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那厮!’”
(张青、孙二娘剧照)
你看,先说包子里有异物,又问孙二娘丈夫哪去了,显然这是有几分撩拨的意思,孙二娘自然觉得自己没被尊重,若是张青听了武松这番话,都难免起杀心。
事后武松也承认了,说了句“我是斩头沥血的人,何肯戏弄良人”,说白了,他就是管不住这张嘴啊。
得亏武松有一身本领,换了其他人,没点本领傍身,却还口无遮拦,那就难免会惹祸上身了,现实中亦是如此啊。
来源:耳东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