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荟萃,寄生虫类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1 07:01 2

摘要:寄生虫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比如原虫、吸虫、线虫与节肢动物等。HIV与寄生虫病关系密切,很多HIV感染者常合并感染某种机会致病寄生虫,一些寄生虫感染已被列为AIDS的诊断指标之一。

(弓形虫感染示意图)

寄生虫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比如原虫、吸虫、线虫与节肢动物等。HIV与寄生虫病关系密切,很多HIV感染者常合并感染某种机会致病寄生虫,一些寄生虫感染已被列为AIDS的诊断指标之一。

别以为寄生虫离我们很远,危险其实一直在身边。比较常见的情况有生食或未洗干净食物、生鱼生肉等。还有就是经人体直接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皮肤传播),比如阴道毛滴虫、阴虱、疥螨等。尤其是肠道寄生虫,造成宿主体内的HIV复制增加,慢性腹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会加速病情发展,甚至加速死亡。因此,寄生虫感染不可忽视。

一、弓形虫脑病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能感染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人一般通过裸露手脚接触污染的猫排泄物而感染)。由于弓形虫与中枢神经系统有亲和力,会引起弓形虫脑病,这是HIV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弓形虫会在猫的肠道上皮细胞内完成增殖,最终通过粪便以卵囊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人类接触这些被污染的土壤、水源后,弓形虫入侵人体后随血液流动,潜伏到全身各部位。一旦免疫力严重受损时(尤其是CD4细胞小于100cells/ul),开始活跃、繁殖,进而导致各种疾病,比如弓形虫型脑炎、弓形虫肺炎、弓形虫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等,一旦发生了弓形虫脑病,往往预后不佳。

弓形虫病的症状常有低热、持续性头痛、反应迟钝、视力下降、视野下降及癫痈发作等。由于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被其它疾病症状掩盖或混淆,确诊依靠脑组织活检(大脑病理切片)。

治疗首选磺胺嘧啶。

【临床表现】

1、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比如肢体麻痹、言语困难或感觉缺失或早期的精紊乱综合征;

2、表现为首发癫痫

3、头痛伴发热,应高度怀疑弓形虫病;

4、视力下降,弓形虫脉络膜视网膜炎;

【治疗】

1、病原治疗:首选乙胺嘧啶片,100mg,每日2次(3天后剂量减半维持)+磺胺嘧啶片,1g,每日4次+亚叶酸片,3片/周。替代治疗方案:复方磺胺甲噁唑(3片,每日3次)+克林霉素,600mg,静脉滴注,每6 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每日0.5g,疗程至少为6周。

2、对症治疗:降颅压、抗惊厥、抗癫痫等。

3、维持治疗:上述药品剂量减半,或用磺胺嘧啶片,每日2片。直至CD4细胞>200cells/ul,并持续6月,MRI正常或无对比增强影,可停止治疗。

【预防措施】

1、保持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食用生肉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例如带血牛排、日式料理、路边摊烧烤及鱼生等,水果、蔬菜也必须清洗后方可进食。

3、收拾花园、接触土壤之后应彻底洗手。

4、如果家里饲养猫只,要对猫测试弓形虫病。在清理猫砂时要戴手套和口罩,事后彻底洗手,最好由他人代为清理。猫粮要彻底煮熟,勿喂生肉或半生熟猫粮。

5、药物预防:一旦确诊HIV感染,应随即检测弓形虫属的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凡弓形虫抗体阳性,但既往无弓形虫脑病病史的,CD4细胞小于100cells/ul时,一般要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每天2片。如果对磺胺类药过敏,可用氨苯砜+乙胺嘧啶替代,或者阿托伐醌。当CD4细胞增加到100-200cells/ul,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持续3-6个月,可考虑停止预防用药;对于既往患过弓形虫脑的要长期使用乙胺嘧啶(25-50 mg/d)+磺胺嘧啶(2-4 g/d)预防,直至CD4细胞计数增加至>200cells/ul,并持续≥6个月。一旦CD4细胞计数下降至

二、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病是由微小隐孢子虫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畜共患原虫病。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隐孢子虫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卵囊为其感染阶段,当宿主吞食卵囊后,其中的子孢子逸出侵入肠上皮细胞内,在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后,发育为卵囊,成熟的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隐孢子虫寄生于小肠粘膜损害肠绒毛,可引起腹泻等症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导致长期严重腹泻,甚至死亡。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隐孢子虫病定为AIDS的怀疑指标之一。

【临床表现】

隐孢子虫广泛存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动物、动物排泄物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是主要传染源,人可通过接触虫卵污染的土壤感染。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潜伏期约7天左右,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2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持续加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

【治疗】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国外目前使用螺旋霉素、巴龙霉素治疗。

【预防措施】

1、隐孢子虫病与水源有关,不要食用生水,以及避免在湖、河等有可能污染的水域游泳,在游泳或嬉水时注意不要吞水。在水上公园及观赏性喷泉也有可能被带有隐孢子虫的动物排泄物污染,也应避免前往。

2、不要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例如鱼生、生蚝等。

3、避免接触病人的粪便及尿布,清理宠物粪便、收拾花园、接触土壤之后应彻底洗手。

4、避免有口腔接触粪便可能的性行为方式,例如舔肛。

5、不要把患有腹泻病的宠物带回家,不要购买小于6个月的猫或狗,不要收养流浪的猫狗,不要到饲养小牛、小羊等动物的场所。

6、药物预防:利福布丁或克拉霉素可能有效。

【小结】

感染HIV本身不会导致很快死亡,但病毒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面临其它疾病的风险,比如机会性感染、肿瘤等。

随着“四免一关怀”政策推广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绝大多数HIV感染者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病载抑制,免疫功能重建,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近20年来,机会性感染的病例已经少见了。但是,对于所有HIV感染者来说,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是我们持续学习的课题。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做好环境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出门做好防护,注意安全性行为。如出现不明原因腹痛、腹泻,有食鱼生史或近期有旅游史等,建议尽快进行粪便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日诊疗。

参考资料:

1、艾滋病治疗手册(第四版)

2、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