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乳”此健康:乳腺癌防治的科学指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1 08:00 2

摘要: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每年,乳腺癌夺去全球数十万女性的生命,但它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早期发现和科学防治是战胜乳腺癌的关键。在全国肿瘤宣传周来临之际,医生倡导广大女性用保健知识武装自己,共同守护乳腺健康。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也是治愈率较高的癌症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在中国,每年新发患者约42万例,且呈年轻化趋势。值得关注的是,男性也可能罹患乳腺癌(约占1%),因此无论性别,均需提高警惕。

乳腺癌的病因复杂,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风险:

1. 不可改变因素:年龄(45-55岁高发)、家族遗传(如BRCA1/2基因突变)、月经初潮早或绝经晚。

2. 可干预因素:肥胖、酗酒、缺乏运动、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未生育或晚育。

特别提示: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并提早筛查。

乳腺癌早期常无痛感,需关注以下症状:

1.乳房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无痛;

2.皮肤改变:橘皮样凹陷、红肿溃烂;

3.乳头异常:内陷、溢液(尤其血性液体);

4.腋窝淋巴结肿大。

注意:以上症状也可能是良性病变,但务必及时就医确诊!

1. 一级预防(减少风险):

(1)保持健康体重(BMI<24);

(2)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

(3)限制酒精,避免熬夜及高脂饮食;

(4)母乳喂养可降低患病风险。

2. 二级预防(早期筛查):

(1)自检:每月月经后7-10天触摸乳房及腋窝;

(2)临床检查:20岁以上女性每年一次乳腺触诊;

(3)影像学检查:40岁起每1-2年做乳腺超声或钼靶(高危人群需提前)。

3. 三级预防(规范治疗):确诊后遵循个体化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

现代乳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时代”:

1.保乳手术:早期患者可保留乳房,术后外形接近正常;

2.前哨淋巴结活检:减少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降低并发症;

3.靶向药物:针对HER2阳性、三阴性等分型精准打击;

4.全程管理:治疗结合心理支持、营养指导,提升生活质量。

乳腺癌康复需多维度支持:

1.肢体康复:术后上肢水肿可通过锻炼缓解;

2.心理疗愈:加入患者互助团体,正视疾病;

3.定期随访:治疗后5年内为复发高峰,需严格复查。

记住:乳腺癌≠生命终点,许多患者康复后重返职场,拥抱生活。

乳腺是生命之源的象征,更需用心呵护。全国肿瘤宣传周不仅是一个提醒,更是一份行动号召:

1.教会母亲、姐妹和伴侣自检方法;

2.带家人参与社区乳腺癌筛查;

3.用科学代替恐惧,用行动替代焦虑。

作者:王玉文

编辑:鹿娟 王双宁

校对:陈泽明

初审:李斌

审核:崔乐文

来源:年年有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