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走黔贵大地,记者触摸到移风易俗的力度与温度:册亨“禁碑亭”将古法化新约;平塘“红黑榜”让文明可丈量;黎平“跨村合约”打破地域壁垒;赤水河畔500余名“茶馆嗑子匠”走村串寨传播文明新风;开阳乡村废弃猪圈变身“零彩礼”主题画廊……
【记者观察】
毕节市黔西市锦星镇邀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导居民剪“福”字。胡毅 摄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行走黔贵大地,记者触摸到移风易俗的力度与温度:册亨“禁碑亭”将古法化新约;平塘“红黑榜”让文明可丈量;黎平“跨村合约”打破地域壁垒;赤水河畔500余名“茶馆嗑子匠”走村串寨传播文明新风;开阳乡村废弃猪圈变身“零彩礼”主题画廊……
这些创新实践将文明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使节俭新风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追求”,让省下的“面子钱”转化为勤劳致富的“里子金”,使移风易俗从“政府推动”转向“全民行动”,既守住了乡土文化根脉,又培育出乡村振兴的精神沃土,让新时代的乡风文明成为了看得见的生产力。
破除陈规陋习,各地正以村为主体,以“共商共治共享”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双轨机制,将“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等量化标准纳入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志愿服务、举办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勾勒出一幅“面子”清爽、“里子”丰盈的文明新画卷。
当“合约食堂”飘出饭菜香,当“文明积分”兑出幸福感,当“零彩礼”成为嫁娶新风尚,当物质富裕与精神丰盈同频共振,文明新风便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