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灯塔 | 和合通韵,益美非遗——通州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党支部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党日活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1 10:12 2

摘要:北京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流动的文化血脉,承载着千年漕运文明与历史文化记忆。作为大运河北起点的属地检察机关,通州区检察院深入挖掘大运河贯通古今的治理智慧与法治价值,以“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的历史意象为灵感,创新打造“运河灯塔”党建业务融合文化品牌,“灯塔

品牌介绍

北京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流动的文化血脉,承载着千年漕运文明与历史文化记忆。作为大运河北起点的属地检察机关,通州区检察院深入挖掘大运河贯通古今的治理智慧与法治价值,以“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的历史意象为灵感,创新打造“运河灯塔”党建业务融合文化品牌,“灯塔”赋有三重含义:一是塔光定向,体现党建引领前进方向;二是塔影映心,体现公益诉讼守护民生福祉;三是塔照古今,体现检察服务发展大局。在品牌引领下,通州区检察院以打造大运河“三带”为目标,树立护文为魂、护水为灵、护岸为要“一保三护”守护大运河工作理念,通过构建“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协同化多元共治”履职格局,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运河盛景筑牢法治基座,让千年运河在检察守护下焕发新生。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护文为魂”,守护非遗瑰宝

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重要理论遵循和科学行动指南。

“郭村蹦蹦戏”属评剧支脉,形成于清光绪年间,被誉为“冀东民间艺术活化石”,于2007年被列为通州区非遗保护项目。其第五代传承人杨连喜创立“连喜评剧社”,通过集结戏剧爱好者、创新发展新剧目等传播时代精神,推动非遗焕发新生,现已成为展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法治之力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近日,通州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党支部前往马驹桥镇郭村开展“和合通韵,益美非遗”主题党日活动,调研“郭村蹦蹦戏”发展情况,对话连喜评剧社、非遗文化传承人、“郭村蹦蹦戏”第五代传人杨连喜老师,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新路径。

沉浸体验:老调新韵唱出时代声

作为“郭村蹦蹦戏”的传人及评剧艺术团的负责人,杨连喜把传承弘扬戏剧文化发展评剧艺术当做自己的使命,先后创建剧场、组建剧团,集结全镇的评剧以及戏剧爱好者,排练、演出、创新发展新剧目,把连喜评剧社发展成为30多人的团队,为通州区人民群众提供了听戏、看戏、交流的艺术平台。

活动现场,党员们一行先后参观了连喜评剧社展览馆、活动室与剧场,并沉浸式欣赏了剧社老师们精心编排的评剧节目。老调新韵交融、乡音乡情跃动,“乡土艺术家”们不仅唱出了名堂,更是唱出了新意,让党员们深刻领略了“郭村蹦蹦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

深度对话:共商非遗保护新路径

“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传统文化行业面临不少困境。郭村蹦蹦戏同样也面临着青黄不接、吸引力下降等问题。”座谈环节,党员们与非遗传承人杨连喜老师开展对话交流,深入了解“郭村蹦蹦戏”发展现状与传承难题,共同商讨保护落实举措。

通州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党支部书记张永平同志表示,通州区非遗“郭村蹦蹦戏”既是通州古城记忆的载体,也是中华民间艺术的精神象征,作为副中心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要努力接好非遗保护接力棒,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力等加强统筹保护,推动解决非遗项目传承、传播难题,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副中心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塔照古今,辉映非遗。下一步,通州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党支部将持续擦亮“运河灯塔”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推动构建“公益诉讼+N”非遗保护传承机制,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让非遗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在城市副中心绽放新的光彩。

来源:通州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