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春光盛,求知正当时!为深耕科学教育沃土、厚植文化传承基因,4月18日,商洛市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科普大篷车+博士进校园”暨商洛学院“双百工程”科技志愿服务、“纤铸纸韵”主题活动走进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为3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与文化盛宴。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阮宏霞 文/图)四月春光盛,求知正当时!为深耕科学教育沃土、厚植文化传承基因,4月18日,商洛市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科普大篷车+博士进校园”暨商洛学院“双百工程”科技志愿服务、“纤铸纸韵”主题活动走进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为3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与文化盛宴。
科技前沿:启迪创新思维
活动在商洛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屈正庚教授带来的《计算思维,科学家思想引领未来》讲座中拉开帷幕。屈教授巧妙以孩子们熟知的“哪吒”电影片段切入主题,瞬间抓住全场注意力。讲座中,他围绕“为何计算机成为社会刚需、什么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有哪些特征、其核心组成包含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典型案例”五大维度展开,特别以“西红柿炒鸡蛋”的烹饪流程拆解和“高德地图”的路线规划逻辑为例,将抽象的计算思维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场景,引导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理解算法逻辑与问题拆解的科学思维方法。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踊跃,掀起阵阵“头脑风暴”。
随后,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特种纸领域青年科学家李卫卫博士,以《纸比钢硬!中国科学家如何用“纤维密码”打破美国封锁?》为题开讲,用真实的案例讲述从蔡伦的树皮麻头到我国特种纸领域领军人物张美云教授的芳纶纤维,告诉孩子们虽跨越两千年时空,但中国人始终在用“纸”书写文明的韧性,当“纸比钢硬”的传奇照进现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技术的逆袭,更是一个民族在科技长征中永不言弃的精神图腾。当他展示那片薄如蝉翼却坚韧异常、能承受百斤重量的特种纸时,孩子们的目光中满是惊叹,不仅看到了纸张纤维的精密构造,更感受到了中国科学家勇于挑战、突破技术封锁的奋斗精神。深入浅出的讲解、妙趣横生的实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技梦”的种子。
纸韵之美:传承千年智慧
在“纤铸纸韵”主题实践课上,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悄然上演。李卫卫老师化身“古法造纸传承人”,从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的历史故事讲起,带领孩子们解锁传统造纸工序。孩子们撸起袖子,化身小小工匠:将浸泡软化的碎纸捣成细腻纸浆,用特制竹帘在浆池中轻轻一舀,再添加鲜花和干叶点缀,待水分沥干后小心翼翼揭开——一张张带着草木清香的手工纸渐次成型。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纸张上浮现出纤维交织的天然纹理,孩子们眼中满是惊叹:“原来一张纸里藏着这么多智慧!”
融合之力:共绘成长蓝图
当科技的理性之光与文化的感性之美交相辉映,碰撞出的是素质教育的璀璨火花。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听科学”中领略科技魅力,更在“做纸张”中触摸历史温度,实现了从“知识输入”到“实践输出”的深度转化。正如该校负责人在活动致辞中所说:“科技是走向未来的翅膀,文化是扎根大地的根基。希望同学们既能仰望星空探索未知,又能脚踏实地传承文明,做有科学素养、有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好少年!”
据介绍,此次活动为该校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打造“科技+文化”特色品牌注入了新活力,让校园成为孕育创新思维、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力场,进一步激发了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澎湃动力!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