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常住人口不足8万的山区小镇,竟活跃着5000多家苗木花卉经销商,2万余人投身苗木经销事业,带动了6万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历经40余年的发展,平邑县保太镇的苗木畅销全国,赢得“中国江北苗木花卉第一镇”的美誉。
一个常住人口不足8万的山区小镇,竟活跃着5000多家苗木花卉经销商,2万余人投身苗木经销事业,带动了6万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历经40余年的发展,平邑县保太镇的苗木畅销全国,赢得“中国江北苗木花卉第一镇”的美誉。
在这片土地上,小苗木如何长成“参天大树”?记者带着疑问,走进当地最大的苗木市场集散地——李家白壤村苗木大集,探寻其生长密码。
店家在苗圃中直播卖货。
春日的李家白壤村苗木大集,一派繁忙景象。“给老板数1000棵核桃苗,剪掉树梢装车!”在一家苗木经销点前,58岁的邹光菊有条不紊地指挥工人分拣、打捆苗木,“这个核桃品种今年特别畅销,连铡下的树梢都被苗农当作接穗买走了。”
邹光菊是泰安人,在保太镇从事苗木销售已有8个年头。如今,她每年能销售百万棵苗木。作为外来经营者,她见证了保太镇苗木市场从区域集散地迈向全国性交易枢纽的蜕变,感慨道:“这里没有排外观念,只要诚信经营,就能扎根发展。”
和邹光菊一样,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苗木销售商来到保太镇安营扎寨。他们依托当地庞大的苗木种植基地,凭借货源充足、流通迅速的优势,在市场中快速站稳脚跟。
市场的开放与灵活,在苗木种植专业户李俊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位深耕苗木行业40载的“土专家”,有一套独特的经营之道:当山楂苗价格高涨时,来年便改育核桃苗;待山楂苗价格低迷两三年后,再重新培育山楂苗。凭借这种错峰经营策略,他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年销售苗木达两三百万棵。
苗农在市场上直播卖苗木。
在李家白壤村苗木市场,另一番热闹场景同样引人注目。一群手持直播设备的人穿梭其中,对着镜头热情吆喝:“各位老铁,这是两年生的黄金桃苗,接穗茬口旺实,苗子粗壮有力,赶紧下单!”
如今,保太镇众多苗农放下锄头,走进直播间,成为苗木销售的主力军。从曾经全国各地走街串乡推销苗木,到如今足不出户就能将产品销往全国,数字变革让他们告别了离乡奔波之苦。据不完全统计,保太镇线上电商经营单位已达1600多家,年物流发货量超2000万单。凭借出色的电商发展成绩,保太镇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淘宝镇”称号,辖区内的保太村、李家白壤村、高家白壤村也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淘宝村”。
直播卖出的苗木订单正在打包装车。
保太镇苗木产业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歇。如今,镇内各方协同发力,持续挖掘苗木市场潜力。保太镇宣统委员高彩云说:“我们将业务范围拓展到花卉、盆景、城市景观树领域,经营品种从过去的石榴、柿子、无花果、猕猴桃等近百个大类,增加到如今的红掌、蝴蝶兰、仙客来等众多名贵花卉、盆景。”
华家村高端花卉示范基地。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保太镇积极谋划布局,规划建设占地100多亩的苗木产业园、公家庄村电商一条街、华家村高端花卉示范项目,全力完善品种培育、市场经营、辐射带动服务体系,向高端产品要效益。
4月的保太镇,苗圃里、市场中、直播间内,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随着苗木产业链不断延伸,育苗、修剪、挖苗、挑拣、打捆、装卸等各个环节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春育、夏管、秋收、冬卖,一年到头不停歇的产业循环,不仅支撑起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成为保太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