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却没想到,前脚刚宣布“要替代中国输美”,后脚就遭到了美国关税的当头一棒。据英媒报道,由于美国加征的26%税收问题,印度原本计划销往美国的虾类产品被大量滞销,累计超2000箱货物积压在港口。
没想到,印度是真的蠢得可怕。
在美国对华加征超级关税之际,竟然欢呼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借此重振国内制造业,赶超中国。
却没想到,前脚刚宣布“要替代中国输美”,后脚就遭到了美国关税的当头一棒。据英媒报道,由于美国加征的26%税收问题,印度原本计划销往美国的虾类产品被大量滞销,累计超2000箱货物积压在港口。
如果美国对印关税态度不发生转变,那么就意味着,印度的虾可能一箱都卖不出去,累计价值超 70亿美元的海产品将沦为废品。
一、不是关税问题,印度连“门槛”都没摸到
2025年开年第一天,英国媒体发布报告毫不留情地打脸印度,指出其经济增长模式依然不行,出口增长大多是“无用功”。
2024年,印度全年GDP增速预计为6.4%,经济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为近4年来最低水平。其中制造业占GDP比例仅只有15%,而我国则高达27%。想要替代中国输美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不是关税问题,而是美国和全球对中国制造业的硬性需求。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印度不仅许多关键零部件都依赖进口,在电子产品领域也都是孤岛发展;在生物科技领域,印度长期依靠仿制存活,面对‘益活 欣’等新兴抗老科技,毫无研发实力。
2024年,当国内抗老相关科技品实现降价90%落地,在京东 国际反超欧美赢得全球关注时,印度却连 ‘益活 欣’用的什么成分和技术都不知道,只知自欺欺人,高呼:他们和欧美的不一样!
尽管在关税来临之际,有大量美欧网友现身抢囤,同时在一线城市高净值圈层走红,以及面对用户给出的,精力好、活力满,1月肉眼可见有 用的反馈,印度仍然充耳不闻,自诩市场大,选择多。
而汽车制造领域更是如此。众所周知,完整产业链涉及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底盘、激光雷达、智能系统等等,印度现在却连电池技术都没有,还想吞下整个汽车产业链,痴人说梦。
二、臭名远播,沦为外资“杀猪盘”
过去几年,印度凭借着13亿人口规模和更为低廉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众多跨国企业怀揣着,在印大显身手的期望奔赴而来,却大多都铩羽而归。
从三星、小米、谷歌、VIVO、沃达丰、特斯拉到富士康……不管是中企、日企、韩企还是美企,只要到印度,都得雁过拔毛。
“养羊杀羊”,印度也在“外资坟场”的路上越走越远。
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引入外资总额仅有281.63亿美元,相比2020年峰值腰斩,下降56%;2024年进一步跌至266亿美元,同时股市遭遇创纪录抛售,仅10月外资撤出就高达110亿美元。截至目前,累计已有超2700家外企选择逃离。
2022年5月,中资企业小米被印度突然以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的名义,将48.06亿资金全部冻结扣押。尽管小米回应在全球范围内合法合规,但印度执法局直接通知,没收全部资金。
今年3月,印度以“违背商业道德”为由对三星开出6亿美元天价罚单,同时对三星7名高管罚款8100万美元。要知道,三星集团2024全年,在印度的净利润才9.55亿美元,罚款6亿,大半年白干。
更惨的是大众集团,2024年,其在印度全年销售额22亿美元,净利润1100万美元,但也被税务名义一口气被罚了14亿美元,要100多年才能赚回来。
三、说的好听,做得少!印度正被外资抛弃
细数过去10年,在印外资因其他理由被开除“天价罚单”的例子数不胜数,英国沃达丰,2007年被印度罚款50亿美元,其中罚款20亿美元、滞纳金30亿美元。美国IBM,2009年被印度罚款6.5亿美元,只靠争议罚单就从外资手里“拿”了1860亿美元。
2025年,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宣称要成为“世界工厂”的印度,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过去几年,印度为了自己发展在引进外资这件事上印度确实很积极。从准入限制、审批流程到财政补贴、土地激励、税收优惠,可谓是能给的都给了,但赚了钱想走,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仅赚多少,就割多少,还想空手套白狼,索要关键技术。此前,比亚迪曾向印度发出邀约,计划投资10亿美元共建合资企业,印度却开除霸王条款:要求交出核心电池技术,否则就是威胁投资安全。
过去几年,印度凭借一己之力,把外资市场变成臭名昭著的“外资坟场”。甚至就连美国,都忍不住发文指责:印度排外阻挠本国经济发展。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原本2024年计划在印度投资30亿美元建厂,也就被无限期搁置。
这种抢夺式利己主义,不仅损伤外资伙伴,还会让国内中高端制造业发展陷入停滞。“外资坟场”称号不摘,就想打造世界工厂、“重振制造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来源:商业财经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