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2025年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这里面就有多所“双非”高校闯进全国100强,最近在网上霸屏,大家都觉得这些高校将来都是有机会冲击双一流。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样需要物质基础作为支撑。抛开国家层面的直属高校外,地方高校发展更多是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
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双非”高校,基本都是各省市直接管理的高校。因此,经济较发达地区对于高校发展是非常重视,给予的各方面支持也会非常充足。
得益于这样的先天性条件,使得东部沿海大量的“双非”高校都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实力甚至能超越部分211高校。
比如2025年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这里面就有多所“双非”高校闯进全国100强,最近在网上霸屏,大家都觉得这些高校将来都是有机会冲击双一流。
通过整份榜单来看,综合性高校、医学类高校以及理工类高校都有闯进全国100强,下面我们就具体进行分析一下。
首先是医学类高校表现得最为突出,共计有6所“双非”高校闯进全国100强。具体为首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35,南方医科大学全国排名39。这两所高校都以断崖式优势领先。
首都医科大和南方医科大都有极其强大的科研团队,都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评估表现、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表现得很突出,北京等同于顶尖211高校。
中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59,在“双非”高校里面取得第三名的成绩。作为辽宁重点发展高校,中国医科大学重点建设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学科,临床成果较为丰富。
除了以上三所高校外,哈尔滨医科大学全国第76名。温州医科大学全国排名80,重庆医科大学全国排名86。全部都已经达到211高校水平。
特别是温州医科大学整体的进步最为明显,学校的眼视光医学专业在全国排名前三,这些年在国家三大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因此,温州医科大学的发展潜力很大,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陆续提升的生源质量,将来也是冲击双一流的有力选手。
第7所浙江工业大学,全国排名62。这是“双非”高校在主榜里面取得的最好成绩,作为浙江省重点发展高校,浙工大这些年经费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
学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学科实力都很强,师资团队和教学质量都很高,毕业生在浙江省也拥有较高的认可度,实则已经和其他省属211高校没有区别。
第8所深圳大学,全国排名68。作为著名的综合性高校,深圳大学属于全能型选手。2025年深圳大学的经费预算达到75亿元,在地方高校里面位居第一名。
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法学等学科都有较强的实力。其生源质量已经达到末流985高校水平。
第9所江苏大学,全国排名82。江苏大学同样是综合性高校,学校前身是镇江农业机械学院,这是国家当年评定的重点高校,所以学校在农业工程、食科学工程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实力。
第10所福建师范大学,全国排名87。这是“双非高校里面师范类院校的代表。主要优势在于教学成果突出,并且有三个学科在两轮学科评估里面晋升A等级。
第11所扬州大学,全国排名91。扬州大学当年有六所高校合并而来,逐步发展成为综合规模较大的高校,学校优势主要集中在农学、医学师范以及医学等四大领域。
第12所浙江师范大学,全国排名92。浙师大的优势在于其科研团队强大,教学质量突出,师范类专业在全国闻名,各方面都没有短板,获得浙江学生和家长高度认可。
第13所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94。这是江苏省最后一所闯进全国百强的高校,南京工业大学的优势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全国位居前五,化工领域的科研团队属于全国一流,不亚于985。
第14所广东工业大学,全国排名96。第15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全国排名97。两所都是理工类高校,科研成果和学科表现突出。
广工优势在于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特别是自动化专业全国排名前列。杭电优势在于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等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居全国前20。
以上15所双非高校能闯进全国100强,说明这些高校在办学层次、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高端人才培养、学科评估等方面都已经达到全国前列,已经能够比肩211高校。
预计2027年国家将会启动第三轮双一流评选,这15所高校里面肯定有脱颖而出的学校。因此,选择这些高校的优质专业,也是相当不错,就业质量甚至能超过末流211。
来源:小鱼的教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