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川区成立39个诗社的意义与启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1 22:27 2

摘要: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切实贯彻落实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提出的“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中华诗词事业”的工作思路,全区诗词工作蓬勃发展,诗词组织和诗词队伍日益壮大。全区已成立诗社 39 个,各镇街皆成立了诗词分会,实现诗词组织全覆盖。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切实贯彻落实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提出的“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中华诗词事业”的工作思路,全区诗词工作蓬勃发展,诗词组织和诗词队伍日益壮大。全区已成立诗社 39 个,各镇街皆成立了诗词分会,实现诗词组织全覆盖。

如今,全区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66 人,省级会员 19 人,市级会员 251 人,区级会员 544 人。这些诗词组织把采风活动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让诗人的妙笔生花讴歌城乡建设的新气象、新风貌。 2024 年采风活动多达 24 次,淄川诗词工作在全国、省、市声名远扬。

淄川区诗词组织深入学校、社区与山村,传播诗词文化,创造性地开展诗词工作。诗词组织将诗词文化与聊斋文化、般阳文化巧妙融合,开展“诗化聊斋”,为淄川的几座古今桥梁作诗填词。淄川区诗词学会连续四年荣获淄博市诗词工作先进单位,双杨镇、寨里镇获评市级诗词镇,22 个村居、学校、企业等诗社荣获市诗词先进单位称号。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成立39个诗社的意义

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当下,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成立 39 个诗社这一文化现象值得关注。诗社的广泛设立,对当地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深远意义,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启示。

意义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基因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淄川区众多诗社的成立,为诗词传承搭建了稳固平台。通过诗社活动,从古老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经典诗词得以在淄川大地广泛传播。诗社成员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朝气蓬勃的少年,都在诵读、创作诗词过程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使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比如:在一些诗社组织的诗词讲座中,专家详细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习俗,让参与者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西周村诗社会员走访村中老人,亲临历史遗址,挖掘民间传说,创作出了20多篇西周村历史题材故事,并以此为素材,创作出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诗词作品1600余篇。这些作品经过精心挑选后印刷120册,发放到村民手中,让村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意义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众多诗社的成立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活力。诗社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诗词朗诵会、诗词创作比赛等,丰富了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避免了不良娱乐活动的影响。积极向上的诗词作品传递着正能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一些社区诗社,成员们围绕邻里和谐、尊老爱幼等主题创作诗词,并通过社区文化展示等形式传播,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促进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比如:诗词学会会员、寨里镇西周村村民李娜为公公婆婆金婚精心创作的诗词与书法作品,悬挂在公婆的客厅之中,引得村民纷纷前来观赏。这不仅是对李娜与公婆之间和谐融洽关系的见证,更是寨里镇西周村“文化进农家,春韵诗意浓”的真实写照。

意义三: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滋养人们精神世界

诗社的存在为民众提供了学习和交流诗词的场所,对提升全民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参与诗社活动时,人们需要阅读大量诗词作品,学习诗词格律、创作技巧等知识,这一过程丰富了他们的文学知识储备。而且,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情感等,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以淄川区的学校诗社为例,学生们在老师和诗社成员的指导下,学习诗词创作,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对美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在面对生活时,能从诗词的角度去思考、感悟,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

意义四: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展现淄川魅力

淄川区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如聊斋文化等。诗社成员以淄川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为创作素材,创作出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还通过诗社的传播渠道,如诗集出版、线上诗词平台展示等,让更多人了解淄川,提升了淄川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有的诗社以淄川的古村落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诗词,生动描绘了古村落的建筑特色、历史变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探寻,促进了地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启示一:地方党委政府引导与支持是关键

淄川区党委政府在诗社成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为诗社的成立和发展创造条件。比如:为诗社提供活动场地,组织诗词文化活动等。其他地区若要推动类似文化社团发展,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将文化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文化社团的成长提供保障。

启示二:广泛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是前提

淄川区通过多种渠道对诗社进行宣传,如举办诗社成立庆典、利用媒体报道诗社活动等,营造了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加入。其他地区在开展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文化社团的活动和成果,提高社会关注度,激发民众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启示三:培养骨干力量确保持续发展是保障

在淄川区的诗社发展中,涌现出一批热心诗词事业、具有专业素养的骨干成员。他们积极组织活动、指导创作,为诗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在文化社团建设中,要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化骨干,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水平,带动社团不断发展壮大。

启示四:结合地方特色突出文化个性是基础

淄川区诗社紧扣地方特色文化开展活动和创作,使诗社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个性。其他地区的文化社团应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将地方特色融入社团活动和创作中,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品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成立 39 个诗社,在文化传承、全民素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和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的启示,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来源:调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