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韩国把饺子注册成专利?14道褶子锁死中国胃,把打工人看笑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1 23:36 2

摘要:2025年4月,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一则公告让全球饺子爱好者集体破防:韩国食品巨头CJ第一制糖公司成功注册了饺子外观专利。

2025年4月,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一则公告让全球饺子爱好者集体破防:韩国食品巨头CJ第一制糖公司成功注册了饺子外观专利。

专利文件里,14张高清照片和3D建模图精确到令人发指:14-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如机场跑道、顶部隆起似迷你富士山,甚至连面皮弯曲角度都被锁定在73.5度。

这哪是家常美食?分明是米其林实验室的分子料理!

消息传到国内,网友瞬间炸锅:“以后包饺子得带游标卡尺?褶子数错一个就得吃律师函?”

更魔幻的是,这家靠“必品阁”饺子在中国年赚数十亿的韩国企业,转头就用专利在美国画地为牢:“此形状饺子,凡人勿近!”

纽约唐人街的中餐馆老板老张看到新闻时,正在后厨教墨西哥学徒包三鲜饺。

他盯着手机屏幕足足愣了十秒,擀面杖“咣当”掉进馅料盆。“我爷爷从潮汕包到纽约,闭着眼都能捏18个褶,现在告诉我这是韩国专利?”

当晚的员工例会画风突变,议题从“如何提升虾仁鲜度”秒变“如何科学规避14道褶”。后厨大妈们集体开启学术模式,有人提议改包元宝形。

法律界的反应堪称冰火两重天。四川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严肃警告,完全复刻专利特征的速冻饺子可能触发侵权。

广州知识产权顾问钟健龙却笑称这是“史上最贵饺子广告”:“咱们重庆忠县出土的三国墓里就有饺子化石,这专利比豆腐脑甜咸之争还脆弱。”

网友们的实操指南更绝:“明天起改包13褶逆时针饺子,再刻个‘Made in 东汉’钢印,让韩国人穿越到重庆古墓打官司!”

在四川博物院的展柜里,一尊东汉庖厨俑正对着这场闹剧露出迷之微笑。它面前的案板上,赫然躺着一个与现代饺子如出一辙的半月形面食,褶皱飘逸如行云流水:这是公元25年中国人包饺子的铁证。

考古界早就在山东滕州挖出过春秋时期的“饺子祖宗”,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饺子甚至保持着下锅时的弧度。

史学家翻出《东京梦华录》打脸:北宋汴京的“角子”铺子比韩国景福宫还早建400年。

老张举着手机直播东汉陶俑:“这俑都能当我饺子馆形象代言人了,CJ公司敢来收专利费,我就敢给它烧纸钱!”

细看必品阁的全球布局,这场专利战更像精心设计的“商业狼人杀”。他们用毫米级建模把家常食物包装成“工业奇迹”,方便给速冻饺子贴上“高端料理”标签。

美国律师费动辄数万美元,小餐馆宁可改包馄饨也不敢硬刚,更绝的是配合韩国极端组织VANK篡改维基百科,把“饺子起源”词条悄悄改成“韩式传统美食”。

而讽刺的是,必品阁饺子在中国电商平台月销10万+,网友辣评:“赚着中国人的钱,堵着中国人的路,这波属于吃饺群众反被饺子噎!”

中国企业的反击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教材。某北方水饺厂连夜推出“17道褶+π弧度”限定款,海报写着“圆周率专利,韩国人算到2040年也偷不走”。

法律界则搬出东汉陶俑、敦煌壁画等“老祖宗专利”,参照印度用2000年前梵文推翻美国姜黄专利的先例,准备发起专利无效申请。

这场闹剧暴露的不仅是专利漏洞,更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暗战。

当意大利为“披萨褶皱”申请专利,当法国为“长棍面包弧度”立法,中餐却还在为“宫保鸡丁该用鸡胸肉还是鸡腿肉”内耗。

美国超市里,必品阁饺子卖到中国品牌3倍价,美国消费者却以为“因为韩国饺子贵,那饺子就是韩国的”。

有留学生玩梗发帖:“是不是在纽约卖煎饼果子也会被诉侵权?毕竟薄脆形状像韩式海苔!”

网友开始自发行动,#晒出你家饺子#话题播放量破10亿,山东大妈捏出“20种造型的饺子”,评论区刷屏:“五千年专利,免费开源!”

当老张把新研发的“15褶半永久饺子”端上桌时,纽约食客们没人care专利文件上的毫米数:

他们只知道,这份皮薄馅大的中国味道,从春秋战国的炊烟里走来,在东汉陶俑的案板上成型,借唐朝诗人的笔墨生香,又岂是几张现代专利纸能封印的?

“韩国人申请的是饺子形状,我们守护的是文明基因。”老张擦着祖传的擀面杖笑道,“下次他们要是给筷子申请专利,我就教美国人用叉子吃火锅!”

来源:八姑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