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墙自困:大萧条时期美国关税战如何引爆全球灾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04:54 3

摘要:1930年6月17日,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时,或许未曾料到,这项旨在“保护美国工人”的政策,竟成为压垮全球贸易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从1929年股市崩盘到1933年经济触底,美国失业率从3%飙升至25%,全球贸易额缩水66%,这场人类历史上

1930年6月17日,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时,或许未曾料到,这项旨在“保护美国工人”的政策,竟成为压垮全球贸易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从1929年股市崩盘到1933年经济触底,美国失业率从3%飙升至25%,全球贸易额缩水66%,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一场由美国发动的关税战深度绑定。这场灾难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无法自救,反而会将世界拖入更深的深渊。

1929年10月股市崩盘后,美国陷入生产过剩、消费萎靡的恶性循环。农场主的小麦价格暴跌60%,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堆积着卖不出去的车辆,国会议员的邮箱塞满了破产企业的求救信。在恐慌情绪裹挟下,美国政客将关税视为救命稻草——通过提高进口壁垒“保护本土产业”,成为两党难得共识。

1930年生效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多种商品征收史无前例的高关税,平均税率从40%飙升至59%。羊毛关税提升60%,棉花关税翻倍,连儿童玩具税率都高达70%。当国会议员里德·斯姆特宣称“这是美国经济的防护盾”时,1028名经济学家联名警告法案将“摧毁国际信用体系”,但政治正确压倒了理性。

法案签署后,全球25个国家在18个月内发动报复。加拿大对美国农产品加征30%关税,转而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法国对美国汽车关闭市场;纳粹德国直接宣布“经济总动员”,要求企业使用国产原料。1931年,全球平均关税水平较1929年暴涨50%,国际贸易额从360亿美元断崖式跌至120亿美元。

这场关税战对美国经济的反噬触目惊心:

农业崩溃:中西部农场主眼睁睁看着小麦出口量暴跌90%,爱荷华州的玉米价格跌破生产成本,全美农场破产率超过50%;

工业窒息:依赖进口原料的纺织业成本激增,南方棉纺厂成片关闭;底特律汽车巨头出口额缩水78%,福特汽车被迫裁员三分之一;

金融瘫痪:1931-1933年,9000家美国银行倒闭,国际资本流动近乎冻结,全球经济陷入“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

纽约联储1932年的内部报告承认:“我们筑起关税高墙,却发现自己被困在墙内。”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欧文的量化研究揭示,斯姆特-霍利关税直接导致美国GDP额外下降2%,全球贸易损失相当于当时全球GDP的1.4%。更深远的影响在于:

价格体系瓦解:全球农产品价格跌幅达60%,工业品价格腰斩,通缩螺旋吞噬企业利润;

就业市场崩塌:美国失业人口从1930年的400万激增至1933年的1500万,德国600万人流落街头;

政治极端化:1932年纳粹党借危机上台,美国三K党成员突破400万,全球民主国家减少23个。

原本可能持续3-4年的周期性衰退,因关税战延长至10年。1938年,当欧美工业产出终于回升至1929年水平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已笼罩全球。

回望19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的灾难性后果证明:

经济安全≠自给自足:当今美国芯片制造业回流需补贴390亿美元,成本是亚洲的3倍,这种违背比较优势的“安全”代价高昂;技术封锁反噬创新:1930年代美国关税保护导致技术创新停滞,如今对华芯片管制正重演历史——中国半导体专利申请量反超美国;全球化需要新契约:大萧条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下亟待建立涵盖数字贸易、气候责任的21世纪新规则。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各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白:经济寒冬中,抱团取暖好过互相掠夺。1930年代用2万种关税筑起的高墙,最终困住的是全人类;今天的选择,将决定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一个裂解的世界,还是一个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依据

美国国会记录(Congressional Record, 1930);

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Paul Douglas)组织的联名抗议信存档(美国国家档案馆)

美国关税委员会报告(U.S. Tariff Commission, Tariff Acts of 1930);

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欧文(Douglas Irwin)研究(Trade Policy Disaster, 2011)

国际联盟贸易报告(League of Nations, World Economic Survey 1932–1933);

加拿大政府档案(The Ottawa Agreements, 1932)。

美国商务部历史统计数据(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国际联盟经济报告(League of Nations, Review of World Trade, 1934)。

美国农业部报告(USDA,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1933);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BLS,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

米尔顿·弗里德曼与安娜·施瓦茨《美国货币史》(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3);

美联储历史档案(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道格拉斯·欧文《贸易政策灾难》(Trade Policy Disaster, 2011);

巴里·艾肯格林《黄金镣铐》(Golden Fetters, 1992)。

德国联邦档案馆选举数据(Federal Archives of Germany);

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历史记录(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19);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PIIE, The Impact of the 2018 Tariffs, 2020)

来源:头条暖心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