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院士去种地】秧苗“出阁”,院士“送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09:18 2

摘要:4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带领科研团队来到长沙市“四高”(即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示范基地——望城区靖港镇复胜村、高塘岭街道湘江村,指导农户移栽。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胡盼盼 陈丽斯 通讯员 方宝华 李建武

暮春时节,三湘大地,万象“耕”新。

4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带领科研团队来到长沙市“四高”(即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示范基地——望城区靖港镇复胜村、高塘岭街道湘江村,指导农户移栽。

柏连阳向记者介绍,水稻移栽,好比姑娘“出阁”,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十分重要,要做好秧苗“送嫁”工作。

送“嫁妆”,备“新房”

复胜村盛世农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农户们正忙着起秧、搬运、移栽。育秧大棚里,早稻秧苗整整齐齐,长势喜人。

“送了‘嫁妆’吗?”柏连阳走进育秧大棚,取过一盘秧苗问道。见农户不解,柏连阳补充道:“‘嫁妆’是指‘送嫁药’和‘送嫁肥’。”

“昨天打了药。”种粮大户何广答道。

“那还要等两天才能移栽。”柏连阳解释道,秧苗移栽前2至3天,要打 “送嫁药”,可以预防稻瘟病和二化螟等病虫害。

育秧大棚一角,一盘秧苗叶片出现了小白点。柏连阳将这盘秧苗挑出来,告诉何广:“还要补点‘送嫁肥’,如磷酸二氢钾等,移栽后才能长得好。”

“以前,不知道要送‘嫁妆’,经过柏院士指导,现在学会了。”何广说,移栽前送“嫁妆”,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大幅节省成本。何广算了一笔账:一亩秧田可以插90亩左右的大田,在秧田打药、施肥,与移栽后在大田打药、施肥相比,效率以一当百。

“科学种田有很多讲究,不仅要送‘嫁妆’,还要提前备好‘新房’。”柏连阳边说,边来到田埂上。

记者看到,柏连阳所说的“新房”就是大田;备“新房”,是指田块打理。

柏连阳蹲下身子,瞄了一眼田间,连忙叫停了正在作业的旋耕机。“耙机没有调整好,田不平整。”柏连阳说,田是否平整很关键,高低落差不能超过3厘米,不平的话,高的地方灌不到水,秧苗会干死,低的地方,秧苗又会被淹死。

备“新房”是个细致活,除了平整田块,移栽前,还要施足底肥,并留点时间让泥巴沉下去。否则,插下去的秧苗站不稳,会浮蔸。

插好秧,多打粮

送完“嫁妆”,准备好“新房”,就到了秧苗“出阁”的时候了。

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湘江村的“四高”基地里,随着插秧机的行进,秧苗整整齐齐地“出阁”到了大田里。

“机器插秧省时省力。”湘江村种粮大户袁虎说,以前人工插秧作业慢、成本高。

“密度也更合理。”柏连阳接过袁虎的话。“水稻种植有一个说法,叫‘早稻靠插不靠发’,意思是插秧特别重要,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插秧密度。”柏连阳说,早稻可以适度密一点,因为早稻生育期短,分蘖时间也短,多插一些,防止穗数不够,总产上不来。

袁虎听后,当即就要调整插秧机,增加密度,柏连阳连忙制止了。“太密了也不行,会导致采光和透风条件差,诱发病虫害,合理密植才是科学的。”柏连阳说。

插秧时间也有讲究。柏连阳介绍,早稻播种后,20天左右插秧最好。插晚了,苗太大,相互竞争,禾苗营养和光照不足;插得太早也不行,秧苗短小,机器不好作业。“根据今年湖南天气情况,4月中旬是早稻插秧的好时机,要抢抓农时。”柏连阳叮嘱。

什么样的秧苗最适合机插?答案是齐、匀、壮的秧苗。柏连阳拿从插秧机上取过一把秧苗放在掌心,细心察看秧苗根系,并用手指测量秧苗长度,频频点赞:“秧苗育得很好。整盘秧无高低、整把秧粗细均匀,而且茎基宽、根系发达、白根多,移栽到大田后返青快。”

秧苗“出阁”到大田后,还要精心呵护,最重要的环节便是水分管理。“要遵循‘薄水活蔸 浅水分蘖’的原则。”柏连阳告诉何广等农户,薄水返青,大约需3至5天,因为插秧后伤了根,不灌点薄水,叶子容易被晒死,灌太深了也不行,会浮蔸,稳蔸后保持浅水就可以了。

在柏连阳和团队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农户们干劲十足,在田间绘出了一幅“秧苗起嫁图”:一株株身姿婀娜的秧苗从大棚移栽到大田,行行青绿迎微风,期待好收成。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