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新研究:牛奶、奶酪或增加糖尿病风险,酸奶却有保护作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09:35 2

摘要: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影响着全球超过5.4亿人。在中国,这一慢性病的形势尤为严峻,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占全球病例的四分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近日,一项由西安交通大学与瑞典克里斯蒂安斯塔德

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影响着全球超过5.4亿人。在中国,这一慢性病的形势尤为严峻,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占全球病例的四分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近日,一项由西安交通大学与瑞典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为乳制品与糖尿病的关系提供了新见解。

乳制品的“双面效应”:发酵与非发酵差异显著2025年4月3日,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 Dairy intake,plasma metabolome,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的研究论文。研究指出,不同类型的乳制品对2型糖尿病风险的影响截然不同。团队基于大规模人群数据分析发现:

风险增加:大量摄入非发酵乳制品(如牛奶)和奶酪与糖尿病风险上升相关。

保护作用: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油和黄油则可能降低患病风险。

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念——尽管乳制品普遍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但其加工方式可能显著改变其健康效应。

为何发酵乳制品更优?

研究人员推测,发酵过程可能是关键差异点。酸奶等发酵乳制品含有益生菌和活性代谢物,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保护作用。而非发酵乳制品中的某些成分(如乳糖或特定脂肪酸)在高摄入量时可能对代谢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奶酪的高脂肪、高盐特性或许也参与了糖尿病风险的提升。

实践建议:理性选择乳制品

基于研究结果,团队建议:

优先选择发酵乳制品:如无糖酸奶、克菲尔等,每日适量摄入。

控制牛奶和奶酪摄入量:尤其是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如肥胖、有家族史者)。

关注整体饮食模式:乳制品仅是糖尿病防控的一环,需结合高纤维、低糖饮食和运动。

研究意义与未来方向

该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乳制品亚类与糖尿病的关联,为个性化饮食指导提供了依据。不过,作者也指出,仍需更多实验验证因果关系,并探究具体机制。例如,不同人群对乳制品的代谢反应是否存在差异?发酵工艺如何优化以增强健康效益?

结语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乳制品的健康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在追求营养均衡的同时,科学选择乳制品类型和摄入量,或许能成为预防糖尿病的新策略。对于消费者而言,关注食品标签(如是否发酵、含糖量)和自身代谢状况,将是更明智的做法。

来源:SCI医学科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