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在我们以为“只是去趟游泳馆”、“不过是用了一次公厕”的时候,某些病毒却悄无声息地潜伏下来。
HPV——这个名字你或许听过,但你了解它的“花样套路”吗?这不是女性的专属烦恼,更不是某些人群的“特权病”。它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远。
《HPV高发!很多人无辜中招!医生告诫:公共场合坚持“4不碰”原则》这个标题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在临床中一次次见证的现实。
作为一名行医二十余载的医生,我见过太多“看起来没事”的人,最终在体检报告上看见“高危型HPV阳性”几个字后,陷入恐慌。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感染,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我有一位老同学,做财务工作的,平时生活规律,不乱来,也从不去什么娱乐场所。结果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了高危型HPV感染。
她当时几乎崩溃,觉得自己“怎么会得这种病”。她第一个反应是怀疑老公出轨,第二个反应是觉得自己是不是倒了霉。
后来我帮她仔细梳理了生活习惯,才发现问题出在了“共用毛巾”。她和闺蜜一起外出旅游,住民宿的时候共用了浴巾。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小儿科”的细节,却让她中招。
HPV不是你想的那种“风流病”,它可以通过皮肤黏膜的微小破损传播,哪怕你没有任何“高风险行为”,也完全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中招。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也会感染。
HPV,全名叫人乳头瘤病毒,已经确认的亚型就有200多种,其中大约40种会影响生殖器黏膜。而我们最担心的,是那14种被列为“高危型”的HPV。其中第16和18型,是导致宫颈癌的“头号元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超过11万例,死亡超3万人,其中超过90%的宫颈癌患者检测出HPV阳性。而不仅仅是女性,HPV也会导致男性出现喉癌、生殖器疣等问题。
更别说那些反复感染低危型HPV的患者,虽然不会致癌,却要忍受尖锐湿疣反复发作的煎熬——你想象一下,私密部位长出一堆“菜花”,能不崩溃吗?
我在门诊里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以为你生活规矩就不会得HPV。”其实,只要你接触过公共场合的这些物品,你就有可能“中招”。
第一不碰:公共场所的浴巾、毛巾、坐垫
浴池、宾馆、SPA馆,这些地方的毛巾和浴袍即使消毒过,也难保万无一失。HPV在潮湿环境下可以存活较长时间。
你觉得毛巾干净,那只是你没带显微镜。最好自己准备一次性毛巾、马桶垫和浴巾,别对陌生物品抱有幻想。
第二不碰:公用坐便器的直接接触
马桶圈是HPV的“高发地带”,尤其是女性的外阴皮肤更细腻,稍有破损就可能被病毒入侵。上厕所时,尽量选择蹲厕,如果只能用坐厕,至少垫上一层厚纸或专用马桶垫。
第三不碰:别人用过的剃须刀、刮毛器
在一些美容机构、健身房、游泳馆,很多人图省事就用“公用”的剃须工具,殊不知这类物品极易沾染血液或皮屑,是HPV和乙肝病毒传播的高风险载体。
第四不碰:未经消毒的私密部位接触物(如内裤、泳衣)
你以为泳衣、内裤“借用一下没事”?错了。HPV病毒可以在某些材质中存活数小时甚至更久,尤其在潮湿环境下传播力极强。
HPV疫苗近年来火得不行,排队要排半年,很多人觉得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但我要提醒你,疫苗不是无敌金钟罩。
首先,疫苗只针对特定几个高危亚型(如九价疫苗覆盖9种),并不能防住全部HPV。其次,疫苗是预防性的,对已经感染的人基本无效。最后,不是打了疫苗就可以“肆无忌惮”,依然要做好个人卫生。
你不能指望疫苗替你挡下所有风险,就像你不能指望买了保险就可以随便开车一样。
很多人一听“阳性”就慌了,甚至做出极端决定。我要告诉你:HPV感染≠癌症,很多人可以在1-2年内自愈。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当回事。感染后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毒是否清除,必要时进行治疗,比如冷冻、电灼、激光、免疫药物等。
重点来了:免疫力是关键。有研究表明,免疫力低的人更容易反复感染HPV。作息不规律、熬夜、吸烟、压力大,都会让你中招后更难清除病毒。
所以说,治疗不是靠药物单打独斗,而是靠你“整顿作风”。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才是你对抗HPV的底气。
说到这儿,我忍不住想盘点几个在门诊里最常听到的“误会”。
HPV是“性病”?
这话听起来吓人,其实也不全对。HPV确实可以通过性传播,但也可以通过其他皮肤黏膜接触传播。关键不是“性”本身,而是“接触”。
只有女性才需要注意HPV?
错!男性同样可能感染HPV,而且是传播链的重要一环。很多男性是无症状携带者,自己没事,却把病毒带给了爱人。
感染了HPV就不能怀孕?
并非如此。HPV感染本身不会导致不孕,但如果发展成癌变或反复疣体,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健康。及时处理才是关键。
只有年轻人才感染HPV?
年龄不是问题,免疫力才是关键。现在很多40岁以上的女性也会感染HPV,尤其是更年期后免疫力下降,更容易中招。
说白了,防HPV,不是靠消毒水泡澡,也不是靠一副口罩蒙脸,而是靠你对生活细节的“斤斤计较”。
你愿意为一顿火锅排队等位两个小时,却不愿花30秒垫一下马桶圈;你愿意为了口红色号看无数测评,却不愿认真挑选一个靠谱的疫苗时间表。
“4不碰”原则,不是矫情,而是科学;不是什么洁癖,而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需要对生活处处设防,但我们必须知道哪些地方不该“心大”。就像走夜路你会提防小偷,公共场合就得提防病毒这个“隐形贼”。
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它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胡玉琴, 郑佳丽, 刘素云, 等.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 34(4): 521-525.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指南(2023年版)[EB/OL]. [2023-07-12]. https://www.chinacdc.cn/
[3]王莉, 陈晓玲, 赵艳. HPV感染与免疫状态相关性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24, 51(6): 987-990.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张医生健康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