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特朗普还未当选时,熊伟平就开始准备应对方案。在很多同行削减美国市场业务时,他却选择加注。多年商业经验下,他相信危机越大,机遇越多。在关税加码至145%的当下,大胆的外贸人仍在狂风巨浪中捕鱼。
"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全世界发起所谓“对等关税”的当天,外贸人熊伟平收到了一笔美国商家的大订单,金额超过1400万人民币。
美国客户说,相比关税成本,延误工期赚不到钱更不可接受。对方甚至自掏腰包买机票请他们去美国推进订单。
早在特朗普还未当选时,熊伟平就开始准备应对方案。在很多同行削减美国市场业务时,他却选择加注。多年商业经验下,他相信危机越大,机遇越多。在关税加码至145%的当下,大胆的外贸人仍在狂风巨浪中捕鱼。
意外的订单
4月1日晚上,熊伟平的手机突然弹出消息,来自一位纽约的客户,“最近你们会来北美吗?”“我们在波士顿有个滑雪度假村,需要你们来量尺寸。”
熊伟平吃了一惊。这位客户是他2024年参加阿里巴巴国际站海外买家大会CoCreate时认识的,面对面简短聊过,线上偶尔也有交流,但一直没有合作。对方表示,工期很紧张,愿意出差旅费让熊伟平团队到现场去测量尺寸,做户外电动凉亭的搭建和定制。
这笔200万美金的订单,正卡在暴风雨来临的前夜。
第二天,4月2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看到消息后,熊伟平第一时间问客户,“你不担心关税的问题吗?”
客户回复道,关税确实提高了成本,但是项目不能停止,度假村还是必须营业,8月就是旅游旺季,“如果耽误我们的工期,赚不到钱,这才更让人担心。”至于这些关税费用,他会想办法叠加在度假村的费用里,用门票或其它方式赚回来。
最开始,熊伟平还抱有担心和怀疑,以为对方只是先聊聊。没想到是认真的。4月3日,客户就打来一笔差旅费,并谈好3天后就要跟他的团队在美国的机场碰面。
4月6日,在波士顿的一个雪天,熊伟平从杭州转机广州后直抵美国。美国当地团队需要2周时间才能完成的测量,熊伟平团队只需要花3天时间。在测量期间,关税一路飙升至145%。美国客户不为所动,对于他们的效率非常满意,当即预付了一部分定金,还邀请他们6月再去一次现场。如果顺利,8月凉亭就能投入使用。
2025年4月,熊伟平团队在波士顿量尺
这笔订单是一剂强心针。开会时,熊伟平以此激励大家说,“你们看到没有!美国人其实没那么在乎关税,他们还在付钱让我们去量尺寸。”近半年来,因为特朗普增加关税的种种动向,团队人心惶惶。以这笔订单为例,熊伟平向大家总结,“我们不用担心客户流失的问题,该买的人还是会买,只是转嫁给美国的终端消费者来买单。”
熊伟平今年36岁,跟妻子一起,在杭州临平经营着一家建筑装饰公司,主营业务为户外电动凉亭搭建。2024年,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美国的订单占比达60%,欧洲约25%,其余为澳洲和中东。
在阿里国际站海外买家峰会上,熊伟平给客户讲解产品
对中国外贸商家来说,对关税的担心已经旷日持久。2024年9月,在哈里斯和特朗普竞选总统时,熊伟平就在准备应对关税的预案,“所有人都知道,一旦特朗普当选,一定会采取关税措施,这是他的参选致胜法门。”
他想过把原料运到墨西哥或者越南生产,去年7月还特意去越南考察过。但他发现,中小企业在当地很难得到政策上的保护和优待。而且,当地市场没有符合生产条件的配件,只能把所有原料打包过去。他看到很多产业转移后,效率明显下降。迁移工厂的打算就此作罢。
春节期间,熊伟平也跟美国的经销商聊过,要不双方合作在美国做一个仓储,赶在关税生效前把货分批运送过去?但研究下来他又发现,这个方案也行不通。
一是美国人工太贵,雇一个基层员工,月薪基本在4000美金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就近3万了。而且美国客户告诉他,美国的工人还“不加班”,5点下班,4: 50就开始洗手换衣服,5点准时打卡。
二是多余的运输成本,美国本土的运输费用比从国内发货过去还要贵。要给卡车公司中介费,还有卡车司机的加班费,算起来又是一笔无法承受的费用。
最根本的,这只是一个短期策略。当这批货物卖完,关税落地后,这个仓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在美国,对雇佣的工人进行清退没那么容易。很多工种受工会保护,解雇会招致严厉惩罚。
两条路都走不通,熊伟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从2025年春节开始,熊伟平就接到很多单子,近一半客户都是为了抢在关税落地前过海关,减少损失。
订单下得越来越急,就像魔鬼的脚步声不断临近。紧张和焦虑围绕着熊伟平。
该来的还是一步步地来了。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加征10%的关税。3月3日,又加征至20%。
这段时间,熊伟平的团队员工每天早上都会打开白宫的政府网站,关注新颁布的关税政策。4月2日,靴子终于落地,特朗普宣布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征收10%的“基准关税”,且将对中国加征34%关税。此后几天,税率一步步走向疯狂,到4月10日,涨至125%。
4月2号,新颁布的关税政策,大家都在第一时间刷到了。员工们都赶来问他。
他告诉大家,“手上工作都不用停,该干嘛干嘛。停下来我们都没饭吃。今天大家消化一下,明天下午开会,你们想问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
第一时间,熊伟平先让员工们去把手上的美国客户逐个梳理一遍,了解他们对关税的态度。许多客户跟员工吐槽特朗普的愚蠢(stupid)。大家问对方订单是正常进行还是想办法绕道,有些客户表示可以延缓运输,再观望一下关税变动。一圈聊下来,大家发现,没有客户放弃订单。
4月3号下午,熊伟平给大家点了奶茶、水果,告诉他们,“接下来美国市场也好,欧洲市场也好,中东市场也好,你们跟着我的脚步,我来教你们怎么打就好了。”
创业第四年,熊伟平早已练就应对危机的心态。他知道“创业这件事本来就是九死一生”,会面临无数的危机,无非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他总是那个风雨中稳舵的人。此前,他也在日用品公司担任多年的管理人员,知道自己肩负一个团队的生死,绝对不能慌乱,要稳住。
他形容自己是一道堤坝,“我不能决堤。”“下面破了几个洞,我还能去修补。如果我受不住,整个团队都可能被撤掉,我得保住这个团队。”
那个下午,熊伟平再次给员工们打了强心针,“就算美国客户不要,我们卖到欧洲也是一样的。凭我们的产品质量,我有信心吊打其它国家的同行。”
底气
就在前几天,4月中旬,熊伟平接到一个同样做外贸生意的朋友打来的电话。对方知道熊伟平的产品美国市场占比最大,要找“最大的冤种聊一聊”。
朋友很悲观,说关税可能造成自己20%的损失,2000万左右。熊伟平告诉他,“你自己有工厂,这是你的优势,你做好产品研发就行。受影响的其实是美国的客户,或者跟你玩价格战的那帮厂家。”
他对自己的电动凉亭充满信心。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产品,需求不会消失。
熊伟平团队的凉亭产品在海外客户家中落地
其实,4月2日找上门来的波士顿客户,本来也曾试图在本土以及东南亚寻找平替供应商,但结果并不理想。客户告诉熊伟平,中国的供应链配套可以说远超所有国家。如果一个产品,客户分别去找三个供应商配齐三个配件,最后总体的价格,可能比在中国整体采购加上关税后的价格还更贵,彼此的匹配度也未可知。
熊伟平的所有订单都来自阿里国际站,其中美国的订单占比60%。阿里国际站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B2B跨境电商平台,聚集着最多的中国外贸工厂。中国的工厂和商家可以在这里向海外买家(批发商、零售商)展示产品,支持在线询价、下单、支付和物流。
2024年,他参加了阿里国际站举办的CoCreate展会。展会上来了2000多位海外买家,熊伟平收到了300多张名片,这位波士顿客户是其中一张。
CoCreate展会上,熊伟平的凉亭产品
结果一如熊伟平的预料。4月2日关税政策落地以来,熊伟平的公司基本扛住了影响。原本美国老客户的订单没有减少,因为他们找不到平替产品。目前,只是有些订单进程放缓,因为一些州的关税政策还没确定,客户还在等待。他的现金流也没有因此受到压力,因为阿里国际站的所有产品,通过平台的信用保障交易服务,卖家可以在收到货款后发货。
客户如今的反应,得益于熊伟平在四年前制定的策略。2021年最初产品出海时,熊伟平就没有走低价竞争路线,而选择品牌化出海。他想打造自己的电动凉亭在技术上的核心壁垒。最终,这种策略使得他的产品在当前形势下仍然拥有不可替代性。
面对危机,熊伟平惯于把重点放在“机”上。他觉得,现在正是抢占市场的好时机。熊伟平观察到,悲观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情绪,很多同行已经选择把美国的定向付费推广渠道关掉,转道欧洲市场。但熊伟平选择继续——他决意把握住美国市场。“我不想把美国市场‘让’给同行。”
工作多年,熊伟平练就了一种韧性。他出生在江西一个四线城市县城的普通家庭,父亲是小包工头,母亲是家庭主妇。能走到今天这步,用他的话讲是“逆天改命”。
学生时代的他不是这样。父母放养,他学习态度散漫,并不刻苦。真正开始奋发,是到了杭州工作后才开始的。大城市充裕的物质让熊伟平突然见了世面,他才知道“人生没那么简单”。
县城里没有Nike,没有星巴克。来了杭州,他第一次知道一双鞋子的售价可以是他一整个月的工资。他记得那时的自己看中一双限量版球鞋,价格在他眼中是个天文数字,“想都不敢想”。
他自此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心中的渴望,给了他强烈的自驱力。他渴望更好的生活,也渴望人生不只局限于出生的地方。
2010年大学毕业后,熊伟平就在杭州进入电商行业,做过女装、纸巾、家居日用品、玩具等多个品类的零售业务。2021年,他在杭州一家日用品公司做到了线上负责人。那三年,流媒体的崛起让大品牌的生意变得很难做,产品每上一次直播间,主播都会要求打破最低价,后来市场价格就控不住了。熊伟平在那时意识到,自己对低价竞争的方式深恶痛绝。
那段时间团队绩效变得很糟,上级要求的指标却还在往上走。熊伟平觉得无力,下发季度指标的时候,所有人的情绪都很低落。上面的人只管定目标,下面的人只能更加拼命,回报却在降低,年终奖也没了指望。他感到团队里弥漫的颓丧。
团建时,熊伟平跟大家说,“大不了我拿我的私房钱出来”。年轻人们对着他苦笑,“哥,我们跌得凶,你也是一样。”“有机会我们还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时,团队里已经有五分之一的人在考虑离职,熊伟平明显感觉到团队的心散了。他心力交瘁,看不到未来,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也选择了离职。
熊伟平很理解,无底线的价格战会扰乱市场,而卷价格往往来源于产品本身竞争力的缺乏。自己创业后,他决意要做无可替代的产品。
早在几年前选择品牌化出海策略时,熊伟平就用不可替代的产品质量为自己创造了抗风险能力。在设计上,他会贴心考虑美国客户的痛点。比如电动凉亭分装运输过去后需要客户自行组装,容易装错。今年他们就做了公母插头的设计,一根线只能配对一个接线口,从源头上避免了接错线的问题。电机系统和排水系统如何装置,怎么做水电分离,许多细节,熊伟平都与团队一起多次走访美国客户,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升级。
在质量上,凉亭中铝合金的用料、厚度,熊伟平都选择最好的。这样的选择当然也有其代价。刚开始单子少,供应链的价格打不下来,他几乎挣不到钱。但后来客户多了,供应链的价格下来了,利润也开始回收。这几年,熊伟平也对比了国内的很多同行,发现他们做的凉亭也很漂亮,但其实风载量雨载量不够,“看上去很大,其实是瘪的”。
去年9月,熊伟平的团队在佛罗里达州搭了一套户外凉亭。10月,凉亭还没完全建好,飓风接连袭击当地,他很担心,让工作人员去看看凉亭如何了。对方发来照片,户外的木质围栏、广告牌都被吹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唯独他们搭建的凉亭,安然屹立在残骸中间。这证明,他做的凉亭的抗风性、雪载性、风雨量等性能经住了考验。
后来,这张照片成为了熊伟平应对许多危机的底气。
飓风过境,熊伟平团队搭建的凉亭安然屹立在残骸中间
风浪与鱼
风浪越大,鱼越贵,这是熊伟平秉持的理念之一。多年商业经验让他知道,危机越大的时候,其实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
2024年9月,就在他为特朗普的参选而担忧,筹划着转移产业链还是在美国建仓储的同时,熊伟平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大力加注。
那段时间,熊伟平去美国考察,走了很多富人住宅区,发现电动凉亭在当地的产品渗透率远远不够:每一个富人的房子都带一个院落,都可以建一座凉亭。他发现了市场的空白。
关税加码的危险近在眼前,但“不可能因为这个,你就放弃手头的生意不做。”
美国的市场非常重要,团队所有人都知道。他常常安抚团队,“不管谁做总统,最后无非是关税的问题。那我们少赚一点呗。”他的团队里不会有“随时要解散”的恐慌感。
其实熊伟平自己常常失眠,这是多年前就落下的毛病。成为管理者之后,压力很大,又不能表现出来。白天要给团队打气,焦虑在心里积压,问题又无法解决,晚上想着这些,辗转反侧,无法安心入睡。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五个小时左右,但仍然精力充沛,被戏称为“浙大(阿里巴巴浙江大区)战神”。
肩负了一整个团队之后,就更没有停下来的权利了。“你要知道,没有人会去安慰一个创业者。没有人会告诉你,你要停下来,你要好好休息一会,你可以好好睡一会,可以出去玩一会。所以只能自我安慰。”
安慰好自己之后,还要安慰团队。他先给自己打好气,再把信心传递给员工,团队遇到了任何问题,他得笃定地告诉他们,“相信我,我可以做到,我会带领你们。”
2023年,熊伟平打算在阿里国际站上大干一场,他给自己和团队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年销售额要从1000万干到3000万,“大家都觉得我疯了。”
那段时间熊伟平常常失眠,两鬓长出很多白发,他说“我现在白头发比我爸都多”。
但面对团队的时候,他总是信心满满,他告诉他们,“我一定要拿到三冠王,把你们带上纳斯达克大屏。”
熊伟平对市场的判断没有出错,他的大胆与决心也得到了回报。2023年,熊伟平的电动凉亭销售额是3000万,2024年加注后翻了三倍多,到达1.03亿。
这两年,他一直瞄准中高端市场做个性化定制。过去从同行手上抢来的一些订单,无非是因为同行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他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
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熊伟平从基层员工做到高管,又自己创业做了老板。他说,晋升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无非是比别人多做一点。
经验告诉他,职场上多吃亏是好事。他也这样看待这次的关税危机。
“每一次的危机背后一定是一次大洗牌,就看谁能留住。”熊伟平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剩者为王”。
面对关税的威胁,中国很多外贸商家很聪明,有人把玩具车拆成“车轮+马达+说明书”,茶具拆成“胚体+釉料+烧制服务”,实木床拆成“北美橡木+榫卯设计费+手工雕刻工时”,充电宝拆成“电芯+外壳+安全认证费”——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关税缴纳额度,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实现腰斩。当然,凉亭产品,货物的重量和体积都很大,用不了这种方法。
美国的客户也变聪明了。4月15日,一个美国佛罗里达的买家在阿里国际站找到熊伟平,问能不能一套起订。这不是个例,很多美国的个人客户为了省钱,自己找到阿里国际站的源头工厂来下单,甚至有不少邻居凑在一起打算拿个“团购价”。
作为主打中国外贸工厂的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国际站主营的是B2B业务。但4月2日以来,高关税导致的商品大涨价,一些美国消费者也开始寻找省钱的办法,直连中国厂家,找源头厂货。这成了一股风潮。
专业采购买家没有走,新的消费者买家也在涌进来。两者叠加,这段时间,阿里国际站冲进了美国电商APP下载榜第三,并在全球120个市场的电商APP下载榜中位居前十。
阿里国际站冲进美国电商APP下载榜第三
关税升级后,熊伟平还接到了更多来自欧洲的订单,这也是整个阿里国际站上中国商家的发现。他说,很多美国客户为了降低关税缴纳,选择从欧洲的代采公司购入。现在,来自欧洲的订单已经占到总订单的30%。
去年的超负荷运转让工厂的工人不堪重负。今年,熊伟平把工厂的一条生产线扩大到了三条。他希望欧洲的客源能稳定下来,三条生产线都可以物尽其用。
他发现欧洲客户非常谨慎。一个美国客户下单一般只需要30天,而一个欧洲客户的确认时间可能长达60天。他曾经对接过一个在德国做生意的法国人,会跟他确认很多细节,这个东西为什么缝这么大?螺丝怎么打?是否有喷涂,喷涂完成后如何接线,接线之后会不会生锈,需要怎么测试?
欧洲客户和熊伟平公司的员工一起吃饭
熊伟平自此知道,拿下欧洲的客户没那么容易,但“啃”下来之后,也有意外之喜。
去年年末,熊伟平接到了从业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150万欧元左右,来自西班牙。这是他磨了一年半才磨出来的。这位西班牙客户是个中国通,熟悉中国的供应链,手上有几乎所有工厂的报价。
熊伟平的报价不是最低的。竞争很激烈,熊伟平一度想过放弃。但他最后仍然拿下了订单。客户告诉他,他团队的服务是最好最专业的,这让他放心。西班牙是海岛国家,凉亭能在这里落地,对熊伟平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成就。
自4月2日熊伟平收到那一笔美国订单起,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征收持续加码,中国商品的税率已经达到145%,叠加行业的基础税率后,个别商品甚至会达到245%。
半个月内,熊伟平眼看着这个数字疯狂攀升。他将此视为生意上遇到的一点小挑战,但威胁不大。
在最近参加的一次阿里国际站组织的外贸商家闭门讨论会上,熊伟平和同行们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预判:1-2个月内,美国中小企业就会来中国补货。“美国商家库存普遍只有2个月左右,这批库存消耗完之后,就会有补货需求。”
熊伟平对以后的关税走向有信心,而且像他这样的定制商家的影响会是最小的,“美国中小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即便是现在,熊伟平也觉得生活很幸福,家庭美满,父母健在。白手起家当了老板,能拥有今天的一切,他很知足。当然,如果特朗普能早点下台就更好了,生意就能更顺利,能挣更多的钱,以后带女儿去环游世界。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