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室是师生共同栖居的诗意空间”,在担任班主任的八年里,关亚楠将语文学科与德育深度融合,以“语文”的力量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班级全方面发展。让绘本故事成为品德养成的载体,于无声处、无形中达到对学生教育、启迪的作用。
她既是深耕讲台的语文教师,
也是统筹年级建设的领航者;
既是课程改革的探路人,
也是团队成长的引航员。
十一学校一分校课程院副院长、
五年级年级主任关亚楠,
用十年光阴诠释着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皆育人”的
教育情怀,
以多重身份构建起立体的育人图景。
Part 01.
班级:一扇看见生命成长的窗
“教室是师生共同栖居的诗意空间”,在担任班主任的八年里,关亚楠将语文学科与德育深度融合,以“语文”的力量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班级全方面发展。让绘本故事成为品德养成的载体,于无声处、无形中达到对学生教育、启迪的作用。
这样的“无声评价”成了关亚楠的育人密码。她让教室里的每一处细节说话:墙角“诚信驿站”的绘本漂流角、黑板报上学生自创的《班级君子公约》、用古诗名句命名的“成长能量卡”……八年间,20多篇德育论文从这些实践中诞生,而最让她骄傲的,是一位学生在毕业时写下:“关老师,我也想成为一名老师,像您一样能成为画太阳的人。”
她为每届班级量身定制评价体系,撰写的《在盈满美感与质感的教室中诗意地栖居》《做教育的点灯人,照亮每一颗星》《无声胜有声》《藏在绘本故事中的德育教育》《巧用评价法宝,激发学生成长动力》等20余篇论文获市区级奖项,所带班级获评海淀区“先进班集体”。当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的荣誉加身时,她更坚信:教育不在宏大叙事,而在每个孩子眼中闪烁的星光。
Part 02.
学科:一把钥匙打开三重门
“语文不是课本里的方寸之地,而是连通世界的钥匙。”2019年,关亚楠带领团队啃起了“硬骨头”——大单元教学。面对《草船借箭》《景阳冈》等经典课文,她提出“谋略与智慧”核心概念,结合《三国演义》共读,设计“用《三国演义》打开班级生活”任务。学生们化身“三国HR总监”,从三国人物的管理智慧分析到班级问题的危机应对。这场打破单篇教学壁垒的实践,最终凝结成北京市课题成果,也让她的课堂登上了“京教杯”领奖台。
更大的挑战来自贯通培养。当发现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中后普遍面临“读写断层”,关亚楠带着团队耗时两年梳理出九年教材的“人文—要素双线图谱”。这份执着让十一学校一分校的语文贯通成果斩获北京市一等奖,更让“工人先锋号”的牌匾挂进了语文教研室。
Part 03.
年级:一方涵养君子品格的天地
“我们的班级不叫几班,而是‘青藤轩’‘风荷苑’‘幽兰谷’。”作为年级主任,关亚楠以六种植物为载体,以“君子六品”重构年级文化,构建起“培养新时代谦谦君子”的育人体系。
她带领教师团队制定六年育人图谱,将成长问题转化为教育契机,开发“君子课程”实现素养浸润。每学期的战略性课程行动,都在践行“让学习真实发生”的价值观,让文化认同与品格养成在课程中悄然生根。
“她把教育难题变成了课程宝藏。”同事王老师感慨。而今,“君子课程”已经衍生出“校园植物品格地图”、“君子徽章设计师”等一系列项目。有孩子这样描述:“在‘修竹馆’的时光,让我深刻理解到君子并非仅是墙上的字句,而是深植于内心的坚韧。”
从班级到年级,
从学科深耕到课程创新,
关亚楠始终以“教育点灯人”的姿态,
在多重角色间架起育人立交桥。
当被问及何以平衡诸多身份时,
她笃定道:
“所有教育实践都指向同一个初心
——以生命影响生命。”
这份十年如一日的赤诚,
正诠释着海淀青年教育工作者
最动人的模样。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