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高铁作伴,记录轨道上的“诗和远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4:56 2

摘要:最美人间四月天,赋诗摄影话流年。日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动相关媒体,联合开展的“坐着高铁游长三角”诗歌摄影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大赛旨在多维度呈现长三角高铁出行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全景式反映“轨道上的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成果和沿线群众高品质生活,进一

最美人间四月天,赋诗摄影话流年。日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动相关媒体,联合开展的“坐着高铁游长三角”诗歌摄影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大赛旨在多维度呈现长三角高铁出行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全景式反映“轨道上的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成果和沿线群众高品质生活,进一步创造文旅消费需求,释放“坐着高铁游长三角”消费潜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6年里,“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推进,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长三角的版图上,高铁网络如同精密织就的神经网络。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跃居全国铁路第一,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7700公里、占比首次过半,区域内主要城市间1小时可达。

轨道上的长三角,铁路场景多元,文旅资源富集,为诗歌摄影创作提供了沃土。论区位,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生态相依;论发展,生产要素在地域之间紧密流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更加凸显。每一列疾驰的高铁,都如同一支饱蘸时代墨汁的笔,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挥毫泼墨,带你穿越江南烟雨、掠过皖南群山。以轨为弦,以赛为媒,不仅是对“轨道上的长三角”的礼赞,更是对区域协同发展深层逻辑的艺术化解码。

“轨道上的长三角”,给各地文旅发展带来了“黄金机遇”。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推出百座“高铁旅游小城”,推出百余旅游线路,城市之间的文旅发展也从“各自为战”走向“花式抱团”。比如,长三角16座山水小城组建的“畅游长三角·高铁旅游城市联盟”,串联起天目湖、新安江、千岛湖、九华山、徽杭古道等一众风景名胜,让轨道网”变身“文旅圈”。

文化是需要交流与碰撞的,在长三角,每一处高铁站台都是文化交融的微型剧场,每一趟列车都是移动的文化驿站。南京南站内,昆曲《牡丹亭》全息投影与智能机器人同台互动;杭州东站“诗路文化”长廊,AR技术让游客与苏轼共吟“欲把西湖比西子”;合肥南站的量子科普展区,用光影演绎“墨子号”的星地对话。这些文化场景的精心设计,让候车时光变成文化浸润的契机。从“徽州故事”主题列车到“宋韵钱塘”专列,再到“大运河文化”列车,从上午赏黄山云海,中午品徽州毛豆腐,到下午游千岛湖碧波,晚上到外滩漫步……当高铁时速提升至350公里,文化传播的速度也在同步升级。轻轨穿梭、高铁飞驰,以站为窗,便可一日尽览长三角风光,实现“诗与远方”的时空折叠。

“轨道上的长三角”,拉近了时空距离,让这片土地上的城市乡村、山川河流紧密相连,在无形中改变着大众的出行体验和生活方式,打造出一个更加多元、更加高效、更加紧密的长三角“幸福生活圈”。从“双城生活”到“末班车经济”,从“轨道上的长三角”到“生活圈里的长三角”,从“经济共同体”到“文化共生体”,钢铁长龙重塑了发展维度,书写着新时代的“长三角叙事”。

春和景明,高铁飞驰。随手拍、随兴赋。当你用笔触记录诗意的旅途,用镜头捕捉流转的风景,这幅由高铁绘就的时代长卷,正向着更远处舒展,你也将沿着铁轨的平行线,驶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未来。(作者 北中)

来源:安徽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