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评测 | NiPO A100,手机解码耳放未来的“模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17:00 1

摘要:“解码耳放器材在设计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智能播放器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而A100所做到的不仅仅是‘扬长避短’,更是大刀阔斧的革新,从客观体验到声音内核全方面突破了手机尾巴以往所受的限制。”

NiPO 莱珀

类型:磁吸解码耳放

“解码耳放器材在设计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智能播放器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而A100所做到的不仅仅是‘扬长避短’,更是大刀阔斧的革新,从客观体验到声音内核全方面突破了手机尾巴以往所受的限制。”

引子

提起NiPO(莱珀)这个品牌,大部分发烧友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从成立至今几年时间,NiPO一共也才推出了3款产品,在当下各家新品迭出的大潮里显得十分另类;除了偶尔亮相线下展会之外,他们也几乎没有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

如此“低产”且“低调”的品牌,拿出手的也不是入门级的亲民器材——此前,NiPO两代便携播放器N1和N2都定位于万元旗舰级,而它们的素质水平放在各自上市同期万元级播放器新品里都属于相当优秀的水准。特别是2023年底发布的N2,其宽松舒展的空间感、扎实的密度、丰富的细节,给了整个圈子不小的惊艳。但相对于素质,我更欣赏的是它们沉稳老成的调音方式。依然拿N2来说,漆黑干净的声音背景、张弛有度的能量控制力、均衡底子上稍加点缀的音色,沉稳平和又不失鲜活度的声音很容易把人投入音乐之中。我周围一些聆听过N2的朋友,对它的评价最多的也是“听着舒服”。

这一两年,手机解码耳放这个品类似乎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主打便携的产品,内部空间不足以容纳更复杂的电路、达到更强的音质;一些定位高端的器材则彻底放飞自我、打破合理的体型限制,声音提升上去了,却在日常使用中成为手机一个累赘。“声音表现”和“使用体验”,两者往往不可兼得。

去年年底,NiPO在展会上正式发布了新品手机解码耳放A100。2880的售价,放在市面一众“手机尾巴”里也已经接近天花板了;但它不算太大的体积、和手机融合度极高的设计形态,似乎针对手机解码耳放两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天然的手机搭档

我们日常使用小尾巴时,器材往往会在手机下方产生“下坠感”;尾巴的体积越大、重量越高,对使用体验的影响就越明显。要避免这一问题,将器材和手机固定在一起,组成类似过往“捆绑”玩法的形态,或许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MagSafe式设计逐渐普及开之后,一些HiFi品牌也推出过外置磁吸配件绑定小尾巴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大尾巴”,A100把磁吸这一设计融进自己的身躯上。正面看,它的面积和一张银行卡比较接近,机身宽度略小于主流手机,厚度则不比手机大多少;附赠的O型和C型薄引磁片和市面绝大部分手机能兼容。扁平的造型加上磁吸设计,使得A100和手机结合时一体性极强,握持手感舒适、没有突兀的感觉,比捆绑小尾巴的形态好用得多。

A100机身为铝合金材质,通体金黄色,用光刻工艺、曝光显影等方式加工成明暗相间的水墨云纹效果。正面覆盖了一层皮面,和手掌贴合度比较高。这层皮面有黑、蓝、桔三色可选,考虑到机身整体视觉效果,或许金+黑的颜色搭配是最和谐的。

A100机身仅有电源、音量增大/减小、增益切换四个按键,都在机身同一侧边,并且音量增大、增益切换键还带有浮点,盲操时也比较方便。机器自带3900mAh电池,单端和平衡口续航分别达到12小时和8小时以上,一天一充基本够用。不过平常使用间隙如果忘记关机,一些没有设置待机模式的手机APP就会让A100持续损耗电量。此外,A100充电时并非即插即充,需要按“关机-连接充电器通电-双击电源键”顺序操作才能进入充电模式,比较烦琐。这可以算是A100为数不多的明显不够理想的部分。

声音:界限突破

过往NiPO N2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声音特征,我将其归结为从容与安定。它并不追求一耳朵的刺激,而是趋向于饱满有张力、自然耐听,聆听时都会产生一种音乐空间逐渐打开、包围住听者的沉浸感。而细究A100的音乐演绎方式,不难发现它和N2一脉相承:

A100的声音空间感非常宏大。它对于声场的塑造尤为规整,特别是纵向声场上,各种音乐元素排列极具层次感;声音的分离度很不错,听者也很容易将听觉聚焦到某一样乐器上。动态范围同样是A100很出彩的点,应对流行乐绰绰有余,演绎小编制室内乐的时候也有着良好的表现。比如在演绎Scorpions乐队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Hurricane 2000》时,人声、摇滚乐组、管弦乐团从近到远以近似扇形的方向依次排开,让管弦乐成为整首曲目的“底色”、金属乐成为核心,两者互为映衬,丝毫不凌乱;主副歌强弱的切换对比鲜明,将暴风雨前的宁静到风起时的激昂表达得非常到位。这种井然有序的空间表现,往往出现于台式前端或者高端播放器,尾巴类的器材中实在难得一见。

此外,A100拥有非常紧实的声音密度,并以此支撑起声音的筋骨,保持了不错的声音力量。它的细节揭示力强,呈现出来的信息量绵密细腻。应该说,A100和市面上绝大多数非独立供电的小尾巴器材并不在同一水平层次,它的综合素质即便是和一些进阶价位的便携播放器相比也完全不落下风。

而在风格方面,A100走的是趋于柔和自然的路线。它的结像颇为立体,表面打磨得较为顺滑;音色里加入了一点恰到好处的染色,提升了润泽度与感染力。声底的纯净度很高,在演绎器乐曲目时,安定沉稳的声音引人入胜。这样静谧的声音,我往常大多是在供电极其干净稳定的大尺寸机器上才能听到。

A100的三频表现以中低频见长。它的低频浑厚,力量充足、弹性良好,残响绵延悠远但并不浑浊,听起来有类似于音乐会现场音响混响的效果。中频有着较为扎实的厚度,人声处在居中略微靠前的位置,能够清晰地还原出歌手的演唱技巧,保留了一定的齿音。高频不如其他频段那么亮眼,但也不至于被完全掩盖。应该说,A100还是能尽量照顾到音乐的整体性表达。

如果拿A100和N2对比着听,会发现A100对于空间感的塑造、声音密度的积聚,以及对三频的细致刻画,都能从N2身上找到相似的表达手段。哪怕两者间还有声音线条锐利度、结像的光滑度等方面的细节处理差异,其声音也依然称得上神似。这当然有NiPO将N2电路架构“技术下放”到A100身上的原因,但NiPO统一的声音烙印或许更能够解释这种声音特征的近似度——这款价格还不满三千元的大尾巴,骨子里依然有着和自家万元旗舰播放器一样的老派声音审美。

A100对音乐的演绎方式,和宽泛意义上的流行音乐适配程度非常高。节奏明快的欧美流行,情感细腻的港台老歌,乃至韵味悠长的爵士乐,在A100的演绎下几乎都没有违和感。相对而言,由于A100声音并非光泽华丽的类型,小提琴弦乐这类曲目则并不是其擅长的领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100有着比较强烈的煲机需求,它在使用大约50小时之后,声音比刚开箱那会儿要稳定、舒展得多,不仅声场、分离度等方面“撑得开”,低频下潜深度、中频厚度表现得也更为优秀。

搭配:力量与控制力并存

A100在平衡端的输出功率达到525mW(32Ω),输出电平4.1Vrms,足以应对当下各类主流耳机。在搭配一些驱动潜力大的耳塞时,A100能够让其发挥出普通小尾巴远远提供不了的能力。比如当A100驱动森海塞尔IE 900时,耳塞端庄而有些严肃的声音框架被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来,宏大的动态范围和迅捷的瞬态速度颇有磅礴之感;又如驱动DITA ES的时候,ES本身如音箱般的低频混响效果与A100完全是“脾气相投”,低频的弥散感又进一步把声场的规模具象化,整个组合营造出了非常逼真的临场感。

如果说A100驱动上面这类耳塞给到我们的是“大力出奇迹”的爽快,那么在驱动一些同时考究驱动力与控制力的耳塞,如飞傲FX17的时候,A100则达到一种收放自如的状态。一方面,A100将FX17身上八枚静电单元伺候得十分到位,哪怕本身不是以演绎高频见长,也并不掩盖塞子浓郁的“静电味”;另一方面,A100很好地兼顾到各单元的协调性,避免了大推力下某个部分过于刺激,最终的搭配效果归于圆融。

如今,不少新上市的小尾巴器材都能在输出功率这一项指标上做到接近便携播放器的水准。但真拿小尾巴驱动头戴耳机时,虽说声压容易达到正常听音水平,但距离“推得开”还有很长的距离。我尝试用A100搭配一些驱动门槛相对不那么高的大耳,比如MEZE AUDIO的109 PRO,在高增益下,它完全可以把耳机驱动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程度:开放式大耳的声场优势丝毫不被埋没,没有明显的边界束缚感,那些隐藏在音符间隙的细节也能较为清晰地被挖掘出来。甚至当我把DENON D9200这种上下限差距很大的旗舰大耳机换上平衡线接上A100时,得到的声音也依然是架构稳定、力量充沛的,声音分离度和瞬态响应速度表现也很到位,毫无普通小尾巴那种“小马拉大车”的无力感。或许和真正的台机设备比起来,A100这台小钢炮驱动这些大耳机时,明显的不足也就在于声音密度和细节量填充得还没有那么丰满,但差距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如果考虑风格适应性的话,本身听起来自然平和不张扬的A100堪称百搭。它擅于将耳机声底的特点表现出来,适当融入一些润泽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于突兀的局部特征。只要不是个性太独特的耳机,A100大体上都能搭配出比较圆融的声音状态。

尾声:“终极方案”?

从N1、N2到如今的A100,NiPO极慢的产品节奏里隐藏着非常老辣的调音功底。可以说,这次的A100是把做旗舰播放器的思路和经验浓缩到手机解码耳放之上。但相较于万元级的播放器而言,不到三千元的A100当然能让更多朋友接触、感受到NiPO家老派的声音审美。

或许是品牌创立时产品经验不足所致,以往N1、N2两款播放器给烧友们的综合体验其实还称不上完善。它们的声音确实出色,但诸如系统优化、机身做工、配件质量等方面还有比较明显的提升空间。应该说,解码耳放器材在设计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智能播放器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而A100所做到的不仅仅是“扬长避短”,更是大刀阔斧的革新,从客观体验到声音内核全方面突破了手机尾巴以往所受的限制。

诚然,它的设计人性化方面还并非尽善尽美,但并不影响产品达到较高的完成度。它甚至有希望成为兼顾实用性和声音表现的手机尾巴“终极方案”,或许在未来,A100也会为同类产品更多高端器材的诞生提供设计上的灵感。

以上。

閑雲散人记。

来源:耳边事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