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阅评论区的回复一看,原来现在留学生离不开补习班已经司空见惯了,找辅导老师成理所当然。
真是奇了怪了,上了大学,补习班的药还不能停!
不少家长哭诉,孩子留学花费几百万元,还要交成千上万的补习费。
一位悉尼大学在读的留学生也在社交平台现身说法:
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节课,身边同学就在咨询补习班了,一个补习班单价就四五千。
翻阅评论区的回复一看,原来现在留学生离不开补习班已经司空见惯了,找辅导老师成理所当然。
高需之下,补习机构遍地开花,在海外补习成了一门爆火的生意。
从细分话题看,英美澳加这些主流留学国家的留学辅导最火热,每个话题都是上百万人浏览,没想到香港也在讨论的范围内,出息了!
话题里还有具体到某所大学的,比如加拿大的多伦多、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的港大等。
辅导的内容也花样百出。
最常见的是作业、课程、考试、论文、求职辅导,其中课程还会具体到单一学科,数学、化学、计算机、统计学、金融、商科、经济学查看的人最多。
最难以置信的是,居然连如何选课、预习、补考、挂科申诉、毕业论文都有要辅导的。
服务的全面性、类目的详尽度,果然只要有需求,哪里都是生意!
辅导机构在大量的留学生辅导需求中,也赚得盆满钵满。
咨询公司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在去年10月发布了《中国海外大学课程辅导行业白皮书》,报告中显示:
2019年至2023年,中国海外大学课程辅导行业市场规模从3.5亿元增长至6.6亿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翻倍增加到11.4亿元。
在大量的需求面前,中国海外大学课程辅导行业的服务范围已经在英美澳加等国家实现了全覆盖。
其中涵盖了美国50余大学、英国70余所、澳洲10余所、加拿大20余所,并且现在还在不断向欧洲、马来西亚等新兴留学地扩张。
假设按照一个学生平均辅导花销在1万左右来算,即便是只有一百万的留学生需要辅导,那辅导收益就高达一百亿。
这是多么大的一块大蛋糕啊!
留学辅导只独属于中国留学生吗?
并非如此,海外学生也会补习。
海外社交平台经常有人求推荐课后辅导,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是最常见的求助补习科目。
有留学生就透露称,自己的课程都安排在周二和周四,一般周一和周三会去上补习班,赶在老师讲课前先把课程学习一遍。
还有海外大学教授出面揭露课后辅导的普遍性。
一位加州州立大学CS系的老师就鼓励学生去参加辅导班,在整个学期内大约一半的学生会针对主修课程进行补习,STEM学科最多。
某大学的人文学科教授估计大概10%到20%的新生、20%到25%的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参加写作和文学课的学生在每个学期都会去辅导。
交完天价学费的留学生,为什么还要补习呢?这有必要吗?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被海外大学录取就万事大吉了。
实际上,考上只是第一步,进入大学后还有更难的挑战等待着各位留子们。
首先是,难过的语言关。申请海外大学的学生都有托福、雅思、多邻国等语言成绩,但通过了考试并不意味着就能听得懂海外大学老师的授课内容。
教授们来自世界各地,即便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其口音也会千差万别,长期生活在国内的学生突然进入海外大学课堂,一时间难以适应是不可避免的。
即便是语言考试成绩很优秀的孩子,依然可能会存在一堂课结束,过半的内容都听不懂在讲什么的情况,更不用说熟练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
这也是为何留学生辅导大多集中在大一和大二阶段的原因。
再加上一个大课,教室坐着几十或是上百个陌生人,不少学生可能会羞于表达或是向老师求助,总是担心自己提出愚蠢的问题,问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此时上课如上坟,听不懂,融不进,被迫找校外的辅导援助。
其次,课程难度大,考核密集高。
不少海外大学都是宽进严出,甚至是严进严出,留学从来没有轻松或是容易二字可言。
海外大学的就读难度,不仅体现在科目深度,课堂节奏也快,一小时的lecture可能要覆盖到一两个章节的教材内容,不预习很容易掉队。
课后阅读量也十分大,尤其是人文社科每周要完成上百页的材料阅读,理工科则是有实验课等任务。
上课听懂只是基本标准,还得能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写论文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考,于是熬夜赶due、做presentation成了每个留学生的口头禅。
知乎上一位哥大文科在读学生的日常安排分享浏览量极高。
开学第一周,他们的图书馆到凌晨12点都是座无虚席,大家看书赶due就像打了鸡血般,课下跟人聊天,所有人都说要累趴下了。
他每周的日程非常满,有时候写一门课程的作业要花八小时,而且这门课每周都有,这样的课程一共有四门,在期末周,从来没有两点前睡觉的体验,睡觉成了一种奢侈品。
另外,国外大学通常采取的是过程性评价,学生成绩由课堂参与、平时表现、作业完成度、考试等综合来判定,期末考试只是占了一小部分。
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内都必须保证十足的精力,重视每一次的考核,不然很可能就会掉队或是挂科,一般连续二次成绩不及格,或是未能达到学院最低学术要求,就会被退学。
在2021—2022学年,哈佛大学就有51名本科生因学业成绩不达标被劝退,另有149名学生收到 “学术警告”,留学生涯亮起红灯,若不及时整改,退学恐成定局。
为了学懂专业课知识、保持好的成绩,一些留学生们不得不搬救兵找辅导,既是让这些辅导班给自己做梳理和讲解,也是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度过高难度的求学生活。
虽说交着天价的学费,又要找外面的机构辅导,一次就要几百上千元,看似有点浪费钱,但比起挂科重修或是被迫退学,补习班在某些留学生眼中成了更划算的选择。
最后,部分跟教授教学也有关。
海外大学教授的教学质量并非都是一流水准。
虽然有些教授是行业领域专家,但他们往往因为缺乏教学训练,习惯用学术性语言授课,或是直接靠着常年不变的PPT照着读,学生接收难度大。
而且大课教学“外包化”严重。
一些基础课可能会让博士生助教主导讨论课,教学经验层次不齐,教授只负责大讲座,不太重视教学,因为海外教授的晋升依赖自己的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果。
教授不重视,学生如果也跟着放纵自我,找辅导老师帮忙讲解课程,同时应付考试、论文等事情,反而像是成了一种最佳的选择。
海外大学其实也有不少设置有免费的辅导中心,但往往规模和资源有限,无法兼顾到所有人的需求。
同样海外教授的offer hour也是可遇不可求,在一些大校遇到学业问题想讨论或是需要深度指导,约见的成功率极其低,而且基本上都要提前预约。
大多数留学生辅导的动机很明确,但总有些学生想靠补习班走捷径,最后反而走了弯路。早前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就发生了一起因为补习班作弊40名学生被严厉处罚的事件。
起因是一家在加拿大埃德蒙顿、温哥华和安大略省的几个城市以及美国海外大学生提供学术辅导的在线辅导平台,没有履行辅导的服务。
他们直接给学生提供了两门计算机科学课程实验作业的答案,学生在考试时只要稍加修改提交自己的答案就能顺利通过。
最后被学校发现后,40名学生面临着开除学籍、停学或吊销学位的严重处罚。
这种打着辅导服务的幌子提供作弊服务的行为,有个专有名词「合同欺诈 Contract cheating」,这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而且在教育圈很猖獗。
在未经老师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人代替自己完成作业,包括代考、帮忙写论文、报告或是其他作业等都是欺诈。
澳洲2020年立法规定,合同欺诈公司以学生为目标,提供有偿学习辅导和考试帮助,属于违法行为,也违反了大学的学术诚信政策。
修读计算机科学、工程和商科等高难度、高压力专业的学生是作弊公司的主要对象,但也有受害的文科生。
2023年悉尼大学内部调查发现,数百名大一学生在哲学课的作业中使用第三方答案,随后这些学生被指控作弊。
然而教师却收到了合同作弊公司的炸弹威胁,警告校方不要进一步调查。
当年学校总共发现了940起合同作弊案件,国际留学生的作弊案件中占绝大多数。
悉尼大学在官网中明令禁止合同欺诈行为,如果有学生使用就会给出包括不及格或停学、开除的处罚,但这种辅导机构作弊的行为却屡禁不止。
大学是怎么发现合同欺诈行为的?
因为辅导班提供的解题思路极为雷同,一旦发现几个人的答案重复率很高,就会被认定为抄袭,或者并非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而是来自第三方机构。
辅导班的共谋行为非常多,学生希望花点钱节省时间在课程中获得高分,往后实习找工作或是考研都不影响,而利益熏心的辅导机构就顺势而为,甚至还在用高薪挖名校学霸毕业生。
他们的服务专坑爱学习、想拿高分的孩子,他们通常以高分学长学姐为诱饵让学生报班,但实际上很多课程都是录播网课或是大班直播课。
还有些机构会提前透露作业题目并提供思路,其实就是把过往的东西作为样本,所谓的高分经验都是模板化的结构,校方一查一个准!
辅导班存在的价值是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但总有利益至上的机构或是妄想不劳而获的学生将这块净土给破坏了。
理性看待补习凡事都有两面性,留学生补习也一样。多数留学生补习并非自学能力不强,而是去到陌生国度都会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这是他们积极适应环境的迹象。
补习班不是洪水猛兽。
合理合法的补习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跨过语言和文化障碍,还能掌握学习方法。
尤其是在一些自学难度较大的科目上针对性补习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只要能够顺顺利利毕业,又不缺补习费,何乐而不为呢?
但补习班也不是灵丹妙药。
过度依赖辅导班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学、自立的能力。
同时也要谨记参加辅导班不是让别人替考、替学。
别让自己的懒惰沦为别人赚钱的工具或是步入他人设好的陷阱里。
2025顶尖美本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会:从饮食崩溃、人际危机到学习迷茫,美高留学生不为人知的心酸,谁来拯救?
作者:湾妈Club,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来源:米高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