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友友们,“岁月失语,惟物能言”。这些老物件,宛如时光的使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友友们,“岁月失语,惟物能言”。这些老物件,宛如时光的使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图一是口琴
上海演奏口琴,金属外壳搭配绿色琴格,曾在闲暇时为人们奏响欢快旋律,给平淡日子增添不少乐趣。
图二是大哥大
经典的摩托罗拉大哥大,大块头、长天线,在通讯不发达年代,是身份与便捷通讯的象征,改变人们联络方式。
图三是老式自行车
老照片中人们骑着自行车,洋溢灿烂笑容。自行车曾是主要出行工具,承载着人们上班、出行、走亲访友的时光,是一个时代的出行记忆。
图四是木钻
曾是木工常用工具,木质手柄搭配金属钻头,靠人力旋转钻孔。
过去木匠做家具、建房屋时,用它打造出精准孔洞,是传统木工技艺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
图五是鱼形门栓
常见于农村老式大木门,它以木质打造,造型别致,做成鱼的模样,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
过去夜幕降临,将它插入门闩孔,为农家守护安宁,是乡村生活的温馨记忆 。
图六是老式中文铅字打字机
上世纪常用,主要由铅字盘、滚筒、机头构成 。
打字时,需在铅字盘找铅字排入字盘,再按键使铅字敲击在卷于卷筒的腊纸上,打完后,腊纸用于油印机批量印文
图七是木凳
质朴的木凳,虽样式简单,却在无数个日夜,为人们提供休憩之处,承载生活的质朴与真实。
图八是金属水桶
桶身银灰,提手已生锈迹,在过去,它是打水、储水的好帮手。
从井中提水,再挑回家,这一挑一担间,盛满的是生活的烟火气。
图九是火钳
长长的金属火钳,造型简单却功能强大。在炉灶前,它灵活地夹取煤球、柴火,助力生火做饭,是厨房劳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见证了无数顿家常饭菜的诞生。
图十是火镰
小巧的火镰,曾是人们取火的关键物件。
在没有打火机、火柴的年代,它与打火石默契配合,碰撞出的点点火花,点燃了炉灶,也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图十一是篦子
一种传统梳头用具,多以竹子制成,中间有梁,两侧密齿 。
过去卫生条件差,人们头发易生虱子等,篦子因其密齿,能有效清除虱子、虮子和头皮屑 ,还可按摩头皮 。
图十二是墨斗
造型别致的墨斗,常被木工师傅握在手中。
通过它弹出的墨线,笔直而精准,是木工打造家具、建筑等的重要参照,传承着传统木工的技艺与匠心。
图十三是老式收音机
方正的外壳,旋钮调节频道,在过去,它是家庭中的“信息站”和“娱乐源”。
打开它,新闻资讯、戏曲相声、广播剧等声音流淌而出,陪伴人们度过漫长岁月,丰富了精神世界。
图十四是年画
画面上胖娃娃笑容甜美,周围有繁花、鲜果。
年画是过去春节时常见的装饰,贴在墙上,寓意着多子多福、生活富足,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
友友们,这些老物件有没有戳中你的回忆?快来留言说说你的故事!
来源:顽强铅笔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