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术中体温降低增加感染、出血风险,延缓恢复。头部是主要散热部位,简单覆盖即可有效保温。分级保温策略能应对各类手术情况。体温管理兼顾医疗安全与人文关怀,日益受重视。
—要 点—
手术中体温降低增加感染、出血风险,延缓恢复。
头部是主要散热部位,简单覆盖即可有效保温。
分级保温策略能应对各类手术情况。
体温管理兼顾医疗安全与人文关怀,日益受重视。
导 读
想象一下,当你躺在18-24℃的手术室里,身体暴露,还被冲洗消毒液,体温会发生什么变化?事实上,研究统计约40%的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核心体温低于36°C)。这看似小事,却可能带来伤口感染、出血不止甚至增加死亡风险。我们团队总结了一套简单易行的"保暖锦囊",即使在资源有限的医院也能轻松实施。
图1. 手术中的"温暖守护"方案展示
这张图展示了我们的手术保暖策略:(A)全身视角:患者被温暖覆盖物包裹,暖风机从脚部输送热空气。(B)侧面视图:气管插管后患者全身受到保暖覆盖。(C)腿部特写:暖风被导入双层覆盖物之间,既保暖又防扬尘。(D)头部特写:头部包裹减少热量流失,如同戴了"保暖帽"。
这种方案使用医用无纺布与现有暖风机即可实现,简单经济又有效,显著提升患者安全与恢复质量。(图为模型演示)
正 文
Main Text
体温下降:手术室里的隐形杀手
"不过是体温低了一点点,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然而,科学告诉我们,即使是轻微的体温下降也会带来严重后果。
想象你的身体是一个精密运转的工厂,温度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当体温降至36°C以下时,血液凝固变得困难(就像冬天的蜂蜜变得粘稠一样),免疫系统效率下降(如同寒冷天气里懒得出门的我们),伤口愈合变慢。研究显示,手术中体温降低会让死亡风险增加4倍,各种并发症翻倍增长!
令人惋惜的是,这个简单可预防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资源有限地区,仍未得到足够重视。
温暖锦囊:从基础到强化的体温守护
我们的"温暖锦囊"分为两个层次:基础保温措施(适用于所有患者)和强化保温措施(针对特殊情况)。
基础保暖措施:人人可行的温暖守护
1.头部保暖——戴上"温暖帽子":你知道吗?头部虽然只占身体表面积的9%,却可能贡献高达50%的热量损失!这就像冬天不戴帽子出门,会感觉特别冷一样。研究表明,简单地给头部"戴帽子"可以减少高达75%的热量流失。我们的做法是:气管插管后用一块普通手术无纺布包裹患者头部,简单又高效。
2.全身保暖——创意"温暖被窝":在消毒前,我们用手术无纺布罩住患者腹部和下肢,将暖风机的热风引入覆盖层内,创造一个"温暖被窝"。针对特殊体位手术,我们会灵活调整覆盖方式,确保保暖效果不打折扣。
3.实时监测——做好"温度卫士":我们使用咽部探头随时监测患者的"核心温度",就像家中的温度计一样,让我们知道何时需要加强保暖措施。
强化保暖措施:特殊情况的额外关怀
1.液体加热——输液也要"暖起来":当患者需要大量输液(超过2升)时,我们会预热输入的液体。想象一下,如果你喝下2升冰水,身体温度肯定会迅速下降,输液也是同样的道理!
2.专业保暖毯——升级版"电热毯":对于需要更强力保暖的患者,我们使用专业保暖毯,提供更持久均匀的热量分布,就像家用电热毯的医疗级升级版。
头部保暖:被忽视的保温关键
为什么头部保暖如此重要?这与头部的特殊结构有关:
1.头部血流丰富,就像家中暖气管道密集的区域,热量交换特别活跃。
2.头部没有多少脂肪层和毛发(尤其对很多人而言),自然"保温层"较薄。
3.大脑是个"发热大户",需要持续散热,使头部更容易流失热量。
正如冬天我们会戴帽子一样,手术中的简单头部覆盖能显著改善整体体温状况,这是一个投入小收益大的保暖方法。
暖风机的安全使用:既要温暖又要安全
有人担心:使用暖风机会不会增加手术感染风险?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只要正确使用和维护,暖风机是安全的。我们通过巧妙设计,将暖风引入覆盖物内层,既保证温暖又不影响手术区域的无菌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采用的是医用无纺布而非传统棉质布单,这种材料不会产生纤维脱落和扬尘,即使在暖风吹送过程中也能保持环境洁净。这就像厨房使用排气扇但配备油烟过滤网一样,我们找到了保暖和无菌环境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确保患者既温暖又安全。
展 望
Outlook
温暖守护,助力康复
我们期待这套简单有效的保暖策略能在全球推广,特别是在资源有限地区。"全程温暖"从术前准备室的温暖毯子,到术中科学保暖方案,再到术后"温暖被窝"中苏醒,不仅降低了并发症风险,更提升了患者体验。
"没想到手术也能这么舒适温暖,减轻了很多紧张感"——这样的患者反馈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这些低成本高效益的保暖措施,推动体温管理成为医疗标准流程。温暖不仅是一种感受,更是康复的重要保障和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
025-00098-2
本文内容来自 Springer Nature 合作期刊 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Science 第三卷第二期以 Perspective 发表的文章 "Improving perioperative normothermia: insights from clinical practice" (投稿:2024-10-23;接收:2025-03-05;在线刊出: 2025-04-19)
引用格式:Chen JY, Zhan YQ, Zhao X, Huang WQ. Improving perioperative normothermia: insights from clinical practice. Anesthesiol. Perioper. Sci. 2025;3(2):20. https://doi.org/10.1007/s44254-025-00098-2
作者简介
陈婧媛
医学博士,麻醉科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医师,曾赴美国麻省总医院(MGH)从事博士后研究。临床和研究并重,专注于围术期体温管理与患者安全研究。2022年荣获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年会"住院医师研究论文竞赛"一等奖,是该领域优秀青年学者。热衷于将复杂医学问题简化为实用临床方案,特别关注资源有限环境下的创新解决方案。主张"温暖医疗"理念,致力于通过简单有效的措施提升患者围术期体验和安全性。
黄文起
二级教授,中山大学名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学科带头人,拥有近40年临床经验。专注于围术期体温管理、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研究。曾主持完成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复杂手术麻醉,获评中国杰出麻醉医师奖、广东省医师奖等多项荣誉。十至十三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器官移植学组组长,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始终倡导"简单实用的医学理念"与"幸福麻醉",既注重技术创新,又强调人文关怀,致力于提高患者舒适度,让每位患者在温暖中安心接受治疗。
来源:健康乐心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