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铁人三项赛场见证拼搏精神的沱江之畔,一场教育领域的“全民运动”正在金堂校园蓬勃生长。全县60所中小学在以课程重构、时空延展、文化浸润为突破口,让“每天综合运动2小时”从政策要求转化为生动实践。如今,晨光中的太极云手与落日下的轮滑轨迹,正勾勒出新时代五育融合的
——全县中小学“每天综合运动2小时”实践纪实
(消费日报记者罗颖)在铁人三项赛场见证拼搏精神的沱江之畔,一场教育领域的“全民运动”正在金堂校园蓬勃生长。全县60所中小学在以课程重构、时空延展、文化浸润为突破口,让“每天综合运动2小时”从政策要求转化为生动实践。如今,晨光中的太极云手与落日下的轮滑轨迹,正勾勒出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育人画卷。
从“标准动作”到“个性定”
在保障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金堂县各校通过“必修+选修”模式打造体育课程升级版。成都师范附属小学金堂分校率先构建“体育课+课后特色服务”课程体系,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标准,通过体育课、课后服务课双轨并行,帮助学生每日锻炼同时实现系统掌握运动技能。金堂县瑞光小学坚持课程赋能,让运动更有趣。体育课程紧扣“趣味化”要求,教师专业化指导融入游戏化、情景化特色,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积极性。课后服务科学设计运动小项目,以学科融合为特色的接力赛、趣味运动等项目吸引学生广泛参与。金堂县实验小学扎实课程设计,构建科学运动体系。体育教研组结合课程标准,按年级分层设计特色课程。低年级以趣味游戏、基础体能训练为主,中年级融入足球、跳绳等专项技能,高年级开展篮球联赛。通过“教研-实践-反馈”循环机制,动态调整体育课堂运动强度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匹配。
大课间里的文化表达
打破“集合-做操-解散”的传统模式,打造大课间文化展演舞台。金堂县赵家镇小学创新打造特色运动场,用智慧设计点燃运动热情。排球训练,原创动态排球操将垫球与音乐律动结合,体育与美育碰撞出艺术火花;民族韵律舞,大课间秒变“民族文化大舞台”,师生共跳云南打跳舞,演绎传统韵律;足球训练,带球突破与默契传球诠释“无团队不足球”;全员跑操,上演震撼“奔跑交响曲”。金堂县淮口五星学校推出雨天课间限定,让课桌变身大舞台。谁说下雨天只能闷在教室?五星学子用创意桌舞打破魔咒,课桌秒变舞台,双手随韵律舞动,或击掌或握拳或伸展,每个动作都是力与美的碰撞。金堂县白果小学分层训练,激发运动活力。低年级,趣味广播操+活力跑操+快乐绳舞;中年级,动感热身+耐力跑操+仰卧挑战+短跑强化;高年级,团队热身+体能跑操+球类特训。
碎片时间的智慧管理
碎片化课间,各中小学创新设计,巧用空地,打造微运动场景。金堂县金山小学精心设计,打造小课间“游乐场”。从传统游戏区跳皮筋、丢沙包的灵动身影,到益智天地里棋类对弈的专注眼神;从运动达人羽毛球、乒乓球的挥拍英姿,到创意部落套圈投壶的欢乐角逐;踢毽子、跳格子、拍气球、套圈……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舞台。平桥学校课间十分钟变身“传统游戏”秀场。跳房子、踢毽子、老鹰捉小鸡、躲猫猫、扔沙包等传统游戏与棋类益智活动相映成趣,让小课间走廊间跃动着孩子们灵动的身影。金堂县实验小学创新开发“地面游戏”课间微运动。在运动场外的廊道、空地彩绘跳房子、萝卜蹲、迷宫等图案,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踮脚尖”“深蹲起”等趣味锻炼,实现“小课间、大健康”。
赛事赋能,扮靓特色
赛事赋能,助力学子从“兴趣”到“特长”进阶。金堂县教育局创新建立“校级-片区-县级”三级体育赛事体系,激发校园持续运动活力。县教育局每年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中小学生校园排球联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赛事,从校内初赛、片区复赛到县级决赛,推动运动热情生根发芽。师生协力、家校联动,在金堂土地上涌现出一批批特色运动校园,全国足球特色学校金堂县实验小学榜上有名,成都市排球特色学校金堂县赵家镇小学占有一席,成都市自行车运动特色学校金堂县三星小学实至名归……
未来,金堂教育将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筹建县域运动大数据平台,建立个性化运动处方库;推动“每天两小时”从校园延伸到家庭积极发展。正如县教育负责人说的那样:“我们要培育的是终身运动者,当孩子们离开校园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应有伴随一生的健康密码。”
来源:热点与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