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0日,在淄博市沂源县2025年文旅节事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沂源县发布了“全年规划”,以70余项文旅活动、3条夏季游旅游线路和4项惠游措施,着力推动形成乐享好景。而在空间维度上,沂源还适时与“齐鲁1号”及泰山联动,推出打折甚至是免门票的活动,拿出了十足诚意。
春天敬水节,夏天品全羊,秋天庆丰收,冬天过年忙……
4月20日,在淄博市沂源县2025年文旅节事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沂源县发布了“全年规划”,以70余项文旅活动、3条夏季游旅游线路和4项惠游措施,着力推动形成乐享好景。而在空间维度上,沂源还适时与“齐鲁1号”及泰山联动,推出打折甚至是免门票的活动,拿出了十足诚意。
当日敬水节现场,人头攒动、车流汹涌,在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现场唱响的歌声中,沂河源头“桃花盛开”美景次第闪现,“拼经济看变化——V观沂源”主题调研活动序幕也悄然揭开。
短短两天时间里,就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文旅高质量发展等领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在扑面而来的奋力拼搏中感受到的,是这座去年作为“特色发展试点”类型上榜“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域名单”的城市,拼经济、抓发展的决心……
诗与远方
谷雨时节,行走在沂源县,一处“桃花岛”宛如世外桃源。这里青山绿水、石板翠竹,错落有致的村居和各类文学艺术馆点缀其间。
过龙子桥,脚下的石板路通往山腰,两旁民居沿着坡道顺势排开,攀至高处,可看到美丽的龙子湖波光粼粼。这风景如画的地方,便是沂源县鲁村镇龙子峪村。
该村以“艺术活化乡村”理念为指导,盘活闲置院落等资源,打造农文旅融合“齐鲁样板”的龙子峪发展模式,创建了省级美丽村居。国家大剧院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对村子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遍布村内的十余座各类艺术场馆,不仅实现了乡村里的“诗与远方”,更让人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以桃花岛为核心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对乡村进行艺术化改造,带动以龙子峪为中心的7个行政村实现了产业振兴。
如何让美景像桃花岛这样形成规模优势?沂源县统筹县内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网红打卡地,策划了避暑休闲之旅、畅游山水之旅、乡遇沂源之旅3条“夏游沂源”精品旅游线路。与此同时,沂源还推出了凭“齐鲁1号”列车车票,景区、星级民宿、星级饭店实行打折优惠,并与泰山联动喊出了“登泰山,国泰民安;来沂源,风调雨顺”的口号(游客凭1个月内游览泰安市“泰山景区”的门票,免门票游览沂源九天洞、牛郎织女景区)……
由鲁村镇向北,是沂源县“北大门”的南鲁山镇。在这里,在山东省人社厅第一书记联片帮扶下,艾草加工产业项目逐步发展壮大。通过“共富站点+车间”模式,构建“产业—就业—民生”良性循环,发展艾草加工站点1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重点吸纳留守妇女、大龄劳动力及老年人。今年该项目带动周边村发展艾草基地2000亩,带动100余户村民从事艾条加工,实现参与村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5万元,参与户年均增收2万元。
村民增收的笑容背后,是扎根乡村的第一书记们忙碌的身影。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派驻南鲁山镇流水村第一书记玄睦的话说,“来沂源这么久,居然没空去登一次鲁山”。
进中提质
作为“山东屋脊”的沂源,三次获评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先后培育了6家上市企业,创造了资本市场上的“沂源现象”。近年来,沂源的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已经实现了集群发展。于沂源而言,如何实现“进中提质”,是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今年沂源县提出“七个提级跃升”和“八个更大突破”任务目标,坚持“老树新芽”、技术改造、招商引资“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思路和要求,向外界传递了与淄博“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一脉相承的主题。
“提级跃升”与“更大突破”,意味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探访沂源企业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沂源工业的“脸”正悄悄地在改变。
在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17车间,各种生产设备有序运行,却只有零星几个员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车间实现了从中药提取,到投料、生产、包装等全流程智能化生产,以前需要两百多人,现在只需要40多人即可。
作为山东能源四级子公司的淄博卓意玻纤材料有限公司,于2018年投资9.49亿元建成年产8万吨ECER玻璃纤维生产线。该生产线达到“数字化”先进水平,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生产线均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运营网络化,达到了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
这两家企业无疑是沂源工业“进中提质”的典型代表,而其身后的新医药和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更是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整个2024年,沂源新医药、新材料产值分别达到191.47亿元、131.5亿元。
在“三驾马车”的指引下,沂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构建产业链。比如国内药用玻璃龙头企业的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年产40亿只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瓶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作为国内首条生产示范线,其自主开发60T大规格全电熔玻璃窑炉、耐侵蚀铂金料碗,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产品性能国际领先。
在“进中提质”的进程中,今年一季度沂源经济运行呈现“开局有力、稳中有升”态势,其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双向流动
“我们厂30岁以下的单身员工只有3人。”
山东飞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志坤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这样一个数据。这个数据的尴尬之处在于,其员工总数超过500人。
位于悦庄镇的山东飞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蜜饯、饮料、果酒、酵素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也是江北最大的果脯生产企业,公司旗下注册商标“来懿品”被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年综合加工水果能力达到1万吨,年销售收入1.28亿元。
就是这样一家扎根沂源超过20年的企业,如今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也努力寻求突破,刘志坤告诉记者,“我们与江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而弥补了人才上的短板。”
拼经济、抓发展的沂源,也是如今淄博乃至整个山东县域经济激发活力动力的一个缩影。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山东县域经济逐步形成了以龙口、胶州领衔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为了探索出更多路径,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于一年前印发《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沂源县成为“特色发展试点”。
一年过后,充满决心与干劲沂源,有了太多可喜变化。变化的表象之下,带来的启发弥足珍贵。
像沂源这样产业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县域,需要继续“修炼内功”,一方面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挖掘本地潜力上,做好自己特色,围绕本地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谋篇布局,让科技、资本、人才加快向县域流动;另一方面则是激发要素集聚、产业承载、创新驱动的内生需求,立足特色优势、发展新业态,让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留在当地、实现下沉,并通过盘活实现与外界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开辟出县域资源增值增收增效的发展路径。
这样的路径,需要拼劲,也需要定力。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