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思去”:《坛经》成书之殊胜因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05:55 1

摘要:唐先天二年,韶州曹溪宝林寺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氛围中,六祖慧能预知自己大限将至,一众弟子悲戚难抑。年轻沙弥法海自入寺追随慧能以来,日夜精进,对佛法的渴慕尤为深切。此刻,他强忍内心悲痛,趋身向前,恭敬问道:“大师,您圆寂之后,我等当以何人为师继续修行?”慧能大师双目

唐先天二年,韶州曹溪宝林寺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氛围中,六祖慧能预知自己大限将至,一众弟子悲戚难抑。年轻沙弥法海自入寺追随慧能以来,日夜精进,对佛法的渴慕尤为深切。此刻,他强忍内心悲痛,趋身向前,恭敬问道:“大师,您圆寂之后,我等当以何人为师继续修行?”慧能大师双目微阖,气息和缓:“寻思去。”

法海将此言视作修行的关键指引,回到寮房后,他枯坐七日,茶饭不思,试图从这简短的三字箴言中参透玄机。可任凭他如何苦思冥想,脑海中仍是一片混沌。就在他陷入迷茫之际,同门师兄提醒:“‘寻思’指的是青原行思师兄,他深得大师真传,你当速速前往。”

法海恍然大悟,当即启程。抵达青原山净居寺后,青原行思并未急于为其开示,而是命他掌管藏经阁,每日整理经卷、抄录典籍。一日,法海在整理经卷时,望着满室典籍,不禁发问:“师父,浩如烟海的经卷,哪一部才是修行的根本?”青原行思指了指窗外随风摇曳的翠竹:“经卷在竹,在你手中,更在你心里。莫执着文字,当明心见性。”这番话让法海若有所悟,此后他在整理经卷时,不再仅仅关注文字表面,而是尝试从经义中探寻修行的真谛。

在青原行思身边修行数载,法海的禅学造诣日益精进。他不仅深刻领悟了禅宗心法,还将师父的教诲与自己的修行感悟融会贯通。此时,法海心中萌生出一个宏大的愿望——将六祖慧能的教诲整理成书,让更多人受益。

他想起追随慧能大师时,曾无数次聆听大师开示。那些关于“顿悟成佛”“明心见性”的精妙言论,那些解答弟子疑惑的智慧对答,此刻都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法海决定以自己的记忆为基础,结合日常记录,撰写一部关于六祖思想的著作。

在撰写过程中,法海遇到诸多困难。有些言辞的深意难以准确表达,有些场景的细节记忆模糊。他便回到曹溪宝林寺,走访当年的同门师兄弟,收集散落的记录和回忆。遇到晦涩难懂之处,他也会向青原行思请教。青原行思耐心地为他剖析六祖思想的核心,引导他把握其中精髓。

历经数年的努力,法海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他以慧能在宝林寺的讲经内容为蓝本,融入大师与弟子间的问答、传法故事,将其命名为《六祖坛经》。这部著作不仅完整呈现了六祖慧能的禅宗思想,还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阐述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

《六祖坛经》问世后,迅速在佛教界引起轰动。它打破了以往佛经多由梵文翻译的惯例,以通俗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让禅宗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法海也因此成为禅宗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所编撰的《六祖坛经》流传千年,至今仍是研究禅宗思想的重要典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修行者。 而法海从最初对“寻思”的困惑,到追随青原行思修行,再到完成《六祖坛经》,这一过程也成为禅宗传承史上一段令人赞叹的佳话。​​​​​​

来源:壮家阿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