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召开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
图①义乌商贸城某商户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使用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进行资金周转与销售
图②拥有形体识别核心技术的云栖智慧获得了广发银行“科信贷”产品的资金支持 杨笑寒/摄
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召开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和新挑战,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提升经济韧性至关重要。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机构如何在监管框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服务方式,更有效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备受市场关注。
近日,为探究金融机构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痛点,解构部分金融机构的创新做法,《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浙江多地民营企业,以及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以期通过分析典型创新案例,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提供参考。
创新之一:
通过无形资产为企业放贷
明亮的展厅四周墙壁上镶嵌着许多块屏幕,每块屏幕上都播放着附近对应区域的实时监控录像。每当行人进入监控,屏幕中的自动分析区域会根据其穿着、行为、体态自动绘制出一幅数据“人物画像”。这是云栖智慧视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栖智慧”)主营产品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拥有形体识别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
云栖智慧常务副总经理张川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在发展初期主要以股东出资的方式获得资金,随着公司发展和业务扩大,对银行信贷、股权融资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科技型公司通常拥有的是专利等无形资产,可以作为抵押物的实物资产相对较少,申请银行贷款受限较大。同时,随着企业发展,大量资金被用于研发投入,导致企业短期内面临亏损风险。
云栖智慧面临的信贷难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往往呈现轻资产、高成长性、创新驱动的特点,在发展的早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同时,这些企业也缺乏相应的实物资产以获得抵押贷款。
面对这类民营科技型小微企业,部分银行机构开始尝试通过无形资产为企业授信、放贷。例如,广发银行在获悉云栖智慧的融资需求后,从2021年开始,为其提供了500万元额度的“科信贷”,目前企业已使用300万元。
广发银行余杭支行副行长姚佳颖向记者表示,该支行根据处于高速发展期的科技型企业的轻资产特征,制定了专门的授信评估策略,即先根据企业整体的技术能力、知识产权情况、行业竞争力等进行综合信用评估,再为企业发放相应额度的贷款。
此外,广发银行杭州分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蒋轶艳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浙江省目前约有300家瞪羚企业,该类企业主要为增长快、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小科创企业。杭州分行结合政府“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推出了“科技积分贷”产品,根据不同企业的成长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针对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含量高、知识产权密集的特点,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型融资产品。
据记者了解,除广发银行外,一些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互联网银行等银行机构目前也在尝试通过知识产权、产业链上下游交易信息、税务、工商、司法、社保、海关等多维度数据还原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这些非实物资产以及增信信息有利于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授信力度。同时,部分商业银行在扩大信贷投放量的同时,还保持了较低的不良率,很好地兼顾了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监管部门也在鼓励商业银行根据知识产权等信息给科技型企业融资。例如,4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创新积分制、技术合同、产业链交易等信息,完善科技金融特色产品;金融监管总局于去年5月份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银行保险机构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先行先试,研发专属金融产品。
创新之二:
数字赋能提升金融触达率
除科技企业外,金融机构如何服务好一些传统民营小微企业也备受市场关注。
近日,记者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以下简称“义乌商贸城”)看到,偌大的商贸城内,小店铺鳞次栉比,货架上琳琅满目。该商贸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商位7.5万个。
外贸型民营小微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需求,具体表现为“短、小、频、急”,但外贸型企业也存在一些融资难点。广发银行义乌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对该类企业放款有两大难点,一是担保物等资产无法满足银行传统贷款模型需求。二是企业因信用资质较弱导致融资成本较高。面对这种情形,广发银行通过信息共享、强化数字赋能等方式,有效地实现了风险控制和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
广发银行义乌分行行长助理杨畅表示,义乌分行在为上述外贸型企业提供贷款时,充分利用了义乌商贸城的征信平台。银行接入了义乌商贸城的数据库,可以实时了解商户的经营情况、信用积分等,从而放心地向商户发放贷款。
此外,我国传统产业的大量民营小微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差异很大,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信息共享等手段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触达率,是当前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效的重要方式。
据记者了解,除广发银行之外,目前其他一些商业银行还通过运用各类合法合规的“大数据”,积极满足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例如,在深圳某商业银行总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一些传统产业的民营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资质较低、征信成本高等特征,这些企业有巨大的资金需求,但银行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面对这种情况,该行使用了两大维度信息发放贷款,一是企业信息,通过分析经营流水、交易对手、行业周期性等评估企业资质。二是企业主信息,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主财务高度关联,因此企业主个人资金流水、家庭财产对评估企业信用也很重要。
创新之三:
投贷联动支持民营企业
投贷联动也是当前金融机构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另一种创新方式。
投贷联动是将“信贷投放”与“股权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旨在解决民营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难题。这种模式更容易在金融集团旗下的不同子公司之间应用。
蒋轶艳告诉记者,广发银行杭州分行通过利用中国人寿集团公司的综合金融优势,结合股权投资与银行贷款,为企业提供了“股债结合”融资方案,以满足企业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中国人寿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面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人寿集团旗下的寿险公司、商业银行、资产公司和投资公司等不同子公司,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融资供给。
随着未来监管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贷联动模式有望在国内金融业得到普及。
整体来看,金融机构在浙江地区的实践表明,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需要多维创新。金融机构的积极探索不仅体现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更彰显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和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金融机构有望构建覆盖民营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制作 | 周文睿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