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看了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才知中国文坛早已如此!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3 01:02 2

摘要:2018年1月18日,李敖在台北病逝前两个月,曾在一场公开演讲中痛陈:“二月河笔下的康乾盛世,是给当代文人注射的鸦片。”这番话被《联合报》记者记录在案,成为他晚年最尖锐的文学批判。彼时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已卖出4800万册,电视剧《雍正王朝》重播超2000次

2018年1月18日,李敖在台北病逝前两个月,曾在一场公开演讲中痛陈:“二月河笔下的康乾盛世,是给当代文人注射的鸦片。”这番话被《联合报》记者记录在案,成为他晚年最尖锐的文学批判。彼时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已卖出4800万册,电视剧《雍正王朝》重播超2000次,连胡同口的煎饼摊主都在讨论“四爷的夺嫡秘辛”。

李敖的书房里堆着两套《雍正皇帝》,他说每次翻开都像“吞了块烫山芋”——表面上康熙擒鳌拜是忠臣良将,雍正批奏折到鸡鸣是勤政典范,实则“把屠刀藏在锦袍里”。有次他指着书中“文字狱是为了文化整合”的段落,对访客冷笑:“当年吕留良被挫骨扬灰,他家人连哭嚎都不敢,这叫文化整合?”

这种批判引发文坛地震。2017年12月,北京某高校举办“二月河作品研讨会”,李敖托人带去亲笔信,信中写道:“二月河的帝王小说,是给独裁者披上龙袍的裁缝。”研讨会现场鸦雀无声,主办方连夜撤下李敖的发言稿。

二月河的创作秘辛在文坛早有传闻。1990年代初,他在南阳家中闭关写作,书桌上摆着两样东西:清史档案和《三国演义》。有记者问:“您怎么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他答:“七分真三分戏,总得让读者看着过瘾。”

这种“过瘾”背后藏着惊人篡改。以年羹尧案为例,史载其被列九十二条大罪,其中“僭越用正一品官员仪仗”实为雍正授意。二月河却将其塑造成“功高震主”的莽夫,对雍正的权谋只字不提。清史专家戴逸曾当面质问:“您把雍正写成明君,让年轻人怎么理解文字狱?”二月河摊手:“历史小说难道要写成判决书?”

更荒诞的是民间反应。2018年1月,某旅游团到承德避暑山庄,导游指着“烟雨楼”说:“这是二月河笔下乾隆接见香妃的地方。”实际上,烟雨楼建于乾隆年间,香妃故事纯属虚构。导游坦言:“现在导游证考试都考二月河小说内容,谁还管史实?”

李敖书房墙上挂着鲁迅的《阿Q正传》手稿影印件。他说:“鲁迅骂人是为治病,二月河捧人是为致幻。”1994年,李敖在《北京法源寺》研讨会上公开批评二月河:“他给帝王穿龙袍,就像给太监戴皇冠。”当时二月河未回应,却在五年后接受采访时说:“李敖的批评像蚊子叫,吵不醒装睡的人。”

这种“装睡”在作协系统蔓延。2015年茅盾文学奖评选,二月河的《乾隆皇帝》入围终审。有评委透露:“评委会为避嫌,连夜修改评分标准,把‘历史真实性’权重从30%降到10%。”最终二月河以“史诗格局”获奖,而阿来的《尘埃落定》因“叙事晦涩”落选。

更讽刺的是读者反应。某地监狱开展“红色读书会”,狱警要求犯人写《雍正王朝》读后感。有犯人交上作业:“雍正反腐太狠,要是现在当官都这样,我早进来了。”狱警竟将此文推荐给《监狱报》发表。

2017年,二月河受聘为河南南阳“历史文化顾问”,当地政府斥资千万打造“二月河故居”。有记者探访发现,故居里陈列的“康熙赐砚”“乾隆御笔”全是近年仿制。管理员坦言:“真品早被文物贩子盯上,这些仿品更安全。”

资本与权力的合谋更触目惊心。2016年,某影视公司买断《乾隆皇帝》改编权,附加条款写着:“剧中不得出现贪腐细节”。编剧王海鸰回忆:“原剧本写和珅倒卖官职,投资方说‘得改成勤政爱民’。”最终剧版和珅成了清官楷模,乾隆微服私访专查贪官——与史实完全背离。

这种堕落引发民间反弹。2018年初,南京大学学生发起“寻找真实历史”运动,用《清实录》对照二月河小说,整理出200处史实错误。他们在社交媒体发起话题二月河该不该道歉,三天内阅读量破亿。面对质疑,二月河回应:“文学创作需要艺术加工,总不能照搬《清史稿》吧?”

李敖去世前三个月,曾与学者朱大可对谈。谈及二月河现象,李敖拍案而起:“现在作家写帝王,就像太监写春宫图——自己没经历过,全靠想象!”朱大可补充道:“更可怕的是读者集体意淫,把虚构当真实。”

这种集体意淫正在毒害下一代。2018年高考作文题引用了二月河小说片段,要求分析“康乾盛世的治国智慧”。有考生在作文里写道:“雍正夜批奏折的灯光,照亮了大清的未来。”阅卷组却给了满分,理由是“紧扣材料,立意积极”。

转机出现在民间。2017年起,豆瓣网友自发建立“历史小说纠错联盟”,已修正二月河作品中的327处史实错误。2018年4月,上海某独立书店举办“被遮蔽的晚清”特展,用真实史料对比小说情节,参观者留言:“原来历史比小说更残酷。”

2018年1月15日,李敖最后一次接受采访。当被问及“中国文坛是否会后继有人”,他沉吟片刻:“二月河之后,没人敢写帝王了——不是作家没本事,是读者不敢看了。”二个月后,李敖病逝,享年83岁。

二月河于2018年12月15日去世,终年73岁。他留下的最后作品《胡雪岩》,刻意避开权力叙事,专注商海沉浮。有评论家说这是“迟来的觉醒”,但书评人马伯庸在朋友圈写道:“晚了,帝王戏的毒,早渗进文坛骨髓。”

此刻回望,李敖的愤怒更像一记警钟。当文学沦为权力的化妆品,当历史变成权谋的遮羞布,真正的作家该像鲁迅那样,在铁屋中发出呐喊——哪怕这呐喊,注定被喧嚣淹没。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