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神仙记:黄鹿真人马道兴女仙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08:47 3

摘要:黄鹿真人,是东梓人,姓马,名道兴,小字爱娘。她刚满七岁时,父母就去世了,由祖父抚养。马道兴年少时便气质不凡,不喜欢奢华装饰,天性淡泊,向往黄老之学。

黄鹿真人,是东梓人,姓马,名道兴,小字爱娘。她刚满七岁时,父母就去世了,由祖父抚养。马道兴年少时便气质不凡,不喜欢奢华装饰,天性淡泊,向往黄老之学。

她每天可诵读千言文字,看一遍就能记住,无论风雨寒暑从不间断。有人劝她:你一个女孩子不要老是看书,女子的本分应是勤于女工,这样一心向往玄虚之道,对修养女德和容貌并无益处。

马道兴听了只是笑笑,并不作答,旁人也不明白她的心思。

当时,有一位穿着粗布道袍的老道,年纪超过七十岁,面色红润如涂了丹砂。老道在集市上卖药,马道兴从门缝看到他,忽然有所感触,仿佛前世就与老道有缘,于是将他请进屋内坐下,请教修真的秘诀。

两人说得投缘,老道便传授给她铅汞符篆的秘要法术。从此,马道兴换下女子服饰,穿上道服,束发戴冠,专心修道,从此由马爱娘改名为马道兴。

有一天,道兴向老道告别,又询问他的姓名,老道说:“你不必问我,日后自会知晓。”随后留下一首诗离去。诗中写道:

女是寄生枝,男是冬青木。

冬青驾白鹅,寄生跨黄鹿。

若遇寇相临,稳便抛家族。

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

在这以后,马道兴从早到晚吟诵这首诗,从不间断。

不久,马道兴十五岁,到了及笄之年,祖父逼迫她出嫁,而且家族已经商定,这事难以推辞。

道兴抽泣流泪,跪着向祖父恳求:“孙女我前世种下不幸,自幼遭受苦难,承蒙祖父疼爱,本想终身相伴。如今承蒙长辈的教导,虽然恩情深厚,无论生死都感恩铭记,但女儿生性疏野,只愿与麋鹿为友。夫妻间举案齐眉的生活,并非女儿所愿。”

看他如此坚决,祖父怜悯她,便不再勉强。

可到了第二天,道兴就带着一个女奴,背着行囊,拄着拐杖,穿云而去。

夜晚,她们在山林中赶路,迷失了方向,忽然看到有灯火闪烁,仿佛在为她们指引。道兴悄悄上前窥探,看见五个身着古装的人,就像古画中所描绘的那样。

这五人都大声说道:“仙女你要记住,在此处建庵,便能修成大道。”说完便消失了。

黎明时分,道兴四处张望,只见这里山水环绕,气象繁盛,真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幽静之地。于是她跪地叩拜神仙,并对女奴说:“若不是神灵指引,我们怎能来到这里。”

接着,她找到当地居民,询问此地所属何处。居民回答说,东南方向是梓州涪城,城西江的西北方向是绵州巴西罗江,这里距离两地各五十里,以集市为界。

当时,世道多灾多难,盗贼蜂拥而起,又连年歉收。道兴拿出自己的财物,开垦荒地,疏通堵塞的河道,按时播种,让百姓没有粮食短缺的忧虑。

历经四十多年,道兴修真养气,日复一日地勤奋修行,到了老年,容貌却依旧如孩童般娇艳。她还建造别馆,用来接待有道之士。

一天,她以前遇到的那个卖药老道突然到来,对她说:“你的道业逐渐有成,但外丹还未炼成,所以我想传授你秘诀。”

老者从瓢中取出药,将土石砖点化成金银各百两,放置在丹台上,并祝福她:“你要守护好这些,会有神灵庇佑。静坐修炼三年,丹砂自然炼成,那时你就能脱身飞升了。要努力修行,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此后,常有盗贼觊觎丹台上的财物,但每到半夜,这里便怪象百出,吓得盗贼们无不狼狈逃走。

过了一个月,狂风暴雨突然降临,丹台下的地面裂开,涌出甘甜的泉水,银子变成白鹅在池中嬉戏,金子变成黄鹿在集市上奔跑,而人们却无法靠近。

唐天祐元年八月,朱全忠干下了如崔杼弑君般的叛逆大罪,昭宗驾崩,朱全忠假传圣旨立辉王为帝,唐朝国运就此终结,各路奸雄纷纷崛起。

三年正月,一群盗贼来到道兴的庵堂,手持兵器冲上前意欲劫庵。

道兴对他们说:“你们怎敢肆意妄为,不怕违背天理吗?只要你们不伤害百姓,庵中所积蓄的财物都可以给你们。”然而盗贼们仍不满足,还想对道兴不利。

这时,黄鹿和白鹅突然出现,道兴跨上黄鹿,瞬间风云四起,白鹅在前后鸣叫飞翔,引领着她腾空而去。原来的丹灶还在,此时发出如雷般的轰鸣声,炉中光彩射向天空。

不一会儿,空中云雾弥漫,天空下起琉璃雨,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过了一段时间才消散,奇异的香气浓郁,一整天都没有散去。盗贼们感到悲哀后悔不已,原来人家真是女神仙!全都扔下兵器退走了。

当地百姓因道兴对大家有深厚的恩德,众人扩建了她的庵堂,并将此事上报给蜀主王建。王建对侍臣说:“这是蜀国的祥瑞之事。”于是将卞市改为黄鹿镇,赐庵堂名为青虚观,并命令德行高尚的道士在此焚香祭祀。

从唐末历经五代,到大宋中兴,将近三百年,道兴的事迹却一直不为世人所知。只有当地人李惟聪担心黄鹿真人的事迹被埋没,于是广泛采集老年人的讲述,参考野史记载,编纂了大概内容,拿给杨续看,并希望他整理成文章,让当世之人知晓,刻在石碑上流传后世。

杨续与李惟聪相识已久,赞赏他的用心,便将所听闻的事情详细叙述,以供后人参考。

来源:董宇讲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