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如地浸润在书香里。对于有阅读障碍症状的人们来说,捧起书本流畅地阅读并不容易,纸面上的文字和数字总会不受控制地开始混乱,变成毫无关联的图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璐
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如地浸润在书香里。对于有阅读障碍症状的人们来说,捧起书本流畅地阅读并不容易,纸面上的文字和数字总会不受控制地开始混乱,变成毫无关联的图画。
数据显示,学习困难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如ADHD、阅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影响着全球7.2%的儿童。然而,他们往往面临着不用心、不爱学习等误解。
阅读障碍,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认识它?
小朋友们在看书。图源 新华社
阅读障碍症状,背后有多种原因
“平常老百姓所说的阅读障碍,和医学上所说的特定阅读障碍还是不一样的。不能流畅地阅读,可能有多种原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巫江丽告诉潮新闻记者。
第一种原因就是特定阅读障碍,在学龄期儿童间,这种学习障碍症的平均发病率在4%左右。“阅读速度慢、容易出现错误和停顿、不知道如何划分长句,这都是特定阅读障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且可能会从青少年持续到成年。”
巫江丽指出,患有特定阅读障碍的孩子在阅读的速度频率和语气语调上和普通孩子有所差异,这对他们的学业和心理状态都可能产生影响。
此外,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也会引起阅读障碍症状,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导致阅读不够流畅,出现省略、替代、添字、加字、漏字等现象。相比特定阅读障碍,ADHD的发病率更高。
巫江丽说,来到门诊的孩子里,大部分最终被诊断为ADHD,特定阅读障碍的患者相对较少,“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除了这两种常见的原因,巫江丽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低下以及焦虑或抑郁的心境,也会引起阅读障碍的症状,“如果上升到疾病诊断方面,需要符合更多的标准。”
图源 视觉中国
起病较早,需尽早筛查
不少来到门诊的家长都是在孩子升入小学后,发现他在阅读时出现跳字漏字、添字加字甚至跳行跳段的情况。“镜像字、相似的字也容易弄反,比如6和9。还有的会读错,比方说把b和d这两个容易混淆的镜像字弄反。”巫江丽说。
早些年前,出现阅读障碍症状的孩子往往会被误解为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实际上,和精神科的其他疾病相似,特定阅读障碍和ADHD也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级亲属是否患有相关的疾病、后天的家庭氛围、教育方式,包括出生环境等等都是非常相关的,这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
虽然大多数患儿家长都是在学龄期发现孩子在阅读时“不对劲”,但巫江丽坦言,神经发育障碍的起病期一般比学龄期更早。
“因为在幼儿阶段,家长对孩子没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极个别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就不听指令、不遵守规则甚至去推搡小朋友等,家长会从这个阶段就开始重视。”她提醒,如果孩子在幼儿期间就比较好动,或者出现容易冲动、易怒、烦躁等情绪问题,家长需要关注起来,尽早到医院进行筛查。
巫江丽通常会详细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史,在学校、家中、兴趣班、晚托班等不同场合的表现,结合老师和家属的反馈,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在对孩子进行问询后结合感统测试、专注力综合测试等检查,明确诊断。
图源 视觉中国
不同病因,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
目前,针对ADHD和其他问题引起的阅读障碍症状,大部分人可以通过治疗得到好转,恢复阅读学习能力。并且治疗手段也相对丰富,涵盖多种训练、行为干预、家长培训课程、药物治疗等。“只要规律治疗,系统干预,效果还是不错的。”巫江丽说。
她曾经接诊过一个患有ADHD的一年级孩子,因为阅读障碍等症状,无法流畅地进行阅读和背诵打卡,普通小朋友半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他需要做到晚上九点、十点。妈妈也需要一遍遍地辅导孩子,反复重复相同的话语,孩子还是会念错、写错。
因为有严重的注意力问题,孩子刷牙洗脸也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这让妈妈感到精疲力竭,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孩子身上。
在进行感统训练和辅助药物治疗后,孩子的阅读障碍和注意力等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上能在学校里完成作业。“当时家长来复诊的时候就说,现在真的太轻松了,下班回来可以陪着孩子玩耍或者做别的事情,很开心。”
但对于特定阅读障碍,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干预方法也相对有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它选用的药物治疗,可能也更多地针对阅读障碍所激发的情绪问题等等,而不是针对阅读障碍核心内容的药物。”
巫江丽说,目前能做的就是进行个体化的阅读障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而且康复训练师相对紧缺,康复效果也如水滴石穿,需要漫长的训练时间。“还是要尽早发现,尽早干预,相对来说,效果会好一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